林气晨夕佳,松竹叠遥翠。
摊书坐东轩,日移花影坠。
文禽不妄飞,野叟时一至。
苔阶有馀清,晞发此焉遂。
对酒情话多,藉草不知醉。
【注】:
林气:指树林中的雾气。
晨夕佳:指早晚景色好。
松竹叠遥翠:指松树竹子排列,远看如碧绿的山峦。
文禽:指鸟类。
野叟:指村野的老人。
藉草:指把草铺在地上坐着。
晞发:晒头发。
赏析:
首句“林气晨夕佳”,写初夏清晨或傍晚时山林中空气清新。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次句“松竹叠遥翠”,进一步描写了山林中的景象。这里用“叠”字来形容松竹的层次感,让人联想到层层叠叠的山峦,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同时,“遥翠”也暗示了山林的高远,使人更加向往自然。
第三句“摊书坐东轩”,则转向室内的场景。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东边的房间里看书、晒太阳的情景。这里使用了“摊书”、“坐”、“日移”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悠闲、惬意的氛围。同时,“花影坠”也增加了诗意,让人联想到阳光下花瓣落下的美丽景象。
第四句“文禽不妄飞”,则是从动物的角度来描写自然。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赞美。这里的“文禽”指的是有文化修养的鸟,而“妄飞”则表示它们并不随意飞翔,而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和地点飞翔。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鸟儿的生活习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野叟时一至”,则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描写自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村民之间亲近、和谐的关系。这里的“野叟”指的是村民间的老翁,而“时一至”则表示他们时常会来到诗人身边。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第六句“苔阶有馀清”,则是从环境的角度来描写自然。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这里的“苔阶”指的是长满青苔的台阶,而“馀清”则表示这些台阶上还留有未被打扰的痕迹。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环境的清新,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最后一句“晞发此焉遂”,则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描写自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得到慰藉和愉悦的情感。这里的“晞发”指的是晒头发的动作,而“此焉遂”则表示在这里得到了满足和放松。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