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生深山,七年巳见奇。
岁久又得地,剪伐无从施。
霜皮与黛色,参天势崔嵬。
下无虫蚁蠹,上有神灵持。
天子建明堂,栋梁安得遗。
匠石一朝顾,何嫌采用迟。
【注释】
遣兴五首:即《遣怀五首》之二,为杜甫的组诗之一。
豫章生深山:指隐居在江西南昌的诗人杜甫。豫章,古郡名,今江西省省会。
七年:作者自开元二十三年(736)至天宝十载(751)止,时年四十岁,故称“七年”。
奇:指奇异、非凡的才能。
剪伐:砍伐。
霜皮:比喻树木的外皮。
黛色:青黑色的颜色。
崔嵬:高峻、高大的样子。
虫蚁蠹:蛀蚀木材的小虫子或小蚂蚁。
神灵持:指有神灵保佑。
天子:指唐玄宗。明堂,古代帝王接受诸侯朝觐的地方,也用作祭祀的场所。
匠石:木工专家鲁班。
顾:看。
何嫌采用迟:为什么嫌弃用得晚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51年(天宝十载)。当时杜甫在江陵,怀念长安的亲友,感慨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写下这首诗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中通过赞美庐山松柏不因岁月流逝而失去生机与本色,从而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庐山松柏。“豫章生”点明身份,“深山”表明生长环境,“七年”说明已长成参天大树,“见奇”表示其出众非凡。这几句是全诗的总揽。“又得地”,承上启下,“剪伐无从施”是说由于生长在深山之中,无人采伐,无法利用;“下无虫蚁蠹”,是说即使有人采摘也无济于事。这四句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庐山松柏的生长环境。
下面三句进一步描写庐山松柏的风姿和特点。“霜皮”是说树皮像秋日的白霜一样洁白,“翠色”则是说树叶像春日的青翠。“参天势崔嵬”则写出了庐山松柏高耸入云的特点。这六句紧承前面“七年”一句,从生长环境写到生长过程,又由生长过程写到风姿特点,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最后四句转入抒情。“下无虫蚁蠹”,是说尽管没有人来采摘,但仍然没有受到破坏;“上有神灵持”是说虽然没有人来采伐,但仍然是被神灵保护着,不受损害。“天子建明堂,栋梁安得遗”意思是说,皇帝建明堂,需要用到栋梁材料,怎么能够把这样的好东西给抛弃了呢?这里以“天子建明堂”喻指国家需要人才,“栋梁安得遗”喻指自己不能为国家所用,只能被弃置不用。“匠石一朝顾,何嫌采用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木匠有一天忽然想起要使用一根木头,那他当然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取,因为木头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这两句是说,即使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有一天被朝廷发现,那么他自然可以等到时机成熟再被任用。
这首诗前半部分写庐山松柏的自然景观,后半部分写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