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夬公说法通新旧,汪叟剧谭骋古今。
入世莫尊小乘佛,论才恸惜老成心。
【其二】
何郎弱冠称神勇,章子当年有令名。
白骨可曾归闽海,文章今已动英京。
【其三】
谷士生前为诤友,彤侯别后老诗魂。
冢中傲骨成枯骨,衣上啼痕杂酒痕。
【其四】
老赞一腔都是血,熊侯垂死爱谭兵。
蜀丁未辟蚕丛路,淮上哀吟草木声。
【其五】
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侠龙眠有老亲。
仗剑远游五岭外,碎身直蹈虎狼秦。
【其六】
曼殊善画工虚写,循叔耽玄有异同。
南国投荒期皓首,东风吹泪落孤坟。
存殁六绝句
【其一】
夬公说法通新旧,汪叟剧谭骋古今。
入世莫尊小乘佛,论才恸惜老成心。
【译文】
夬公的说法贯通新旧,汪叟的戏剧畅游古今。
入世不要尊崇小乘佛,论才悲痛的是老成的心愿。
【注释】
夬:通“快”,意为快速,迅速。
剧谭:戏剧性的辩论、讨论。
通:贯通,连接。
新旧:指时间的先后。
小乘:佛教宗派之一,以苦行和禅定为主要修行方式。
论才:评论才智。
恸(tòng):悲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通过对比两位历史人物——汪叟与夬公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二】
何郎弱冠称神勇,章子当年有令名。
白骨可曾归闽海,文章今已动英京。
【译文】
何郎年少时便被誉为神勇,章子当年有令名。
白骨可能已经回到闽海,文章现在已经震动了北京。
【注释】
何郎: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他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勇力。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故二十岁称为弱冠。
称神勇:被称赞为英勇无比。
章子:指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字伯玉),他年轻时就很有名气。
令名:好名声。
白骨:这里指战死沙场的士兵遗骸。
归闽海:回到福建沿海地区。闽海即福建沿海一带。
动英京:使得京城为之震动。英京即京都长安,当时是大唐帝国的首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其三】
谷士生前为诤友,彤侯别后老诗魂。
冢中傲骨成枯骨,衣上啼痕杂酒痕。
【译文】
谷物之士生前是诤友,彤侯离别后成为老诗魂。
冢中的傲骨变成了枯骨,衣服上的啼痕夹杂着酒痕。
【注释】
谷士: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他曾是楚国的重臣。
诤友:直言不讳的朋友。
彤侯:指的是西汉时的开国功臣陈婴,因被封为侯而得名。
冢(zhǒnɡ)中:坟墓之中。
傲骨:形容人的刚直不阿。
成枯骨:变成干瘪的骨头。
衣上啼痕:衣服上有泪痕。
杂酒痕:酒液沾在衣服上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和陈婴两个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
【其四】
老赞一腔都是血,熊侯垂死爱谭兵。
蜀丁未辟蚕丛路,淮上哀吟草木声。
【译文】
老赞一腔热血都是血,熊侯在垂死之际热爱兵法。
蜀丁尚未开辟蚕丛路,淮上吟唱草木之声。
【注释】
老赞: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他的忠诚和智慧都体现在他对国家的忠诚上。
熊侯: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将领关羽,他在战斗中英勇无比。
谭兵:指《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和策略。
蜀丁: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黄忠,他是蜀汉军队的主力之一。
未辟:没有开拓,引申为没有实现或未被发掘。
蚕丛路:传说中蜀地的一种道路,据说是黄帝时代所开凿的。
淮上:指的是淮河之滨。
哀吟:低声吟唱。
草木声:《诗经·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句,此处以草木声喻指吟唱之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黄忠等人的赞美,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