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
词牌名,又名《应天长令》、《应天长慢》。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始于韦庄。五十字,前后片各五句四仄韵。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但以韦庄词为正体。长调始于柳永,九十四字,前片十句六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另有九十八字体,句式与柳永词有出入。
有三体,一为五十四字,二为五十五字,三为五十六字,均双调,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蒋氏《九宫谱目》入越调,辛弃疾词《杏花风》。此调微近《端正好》,坊本颇多误刻,今以六字折腰者为《端正好》,六字一气者为《杏花天》。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太平乐府》、元人词归入双调,黄绍功词名其为“明月棹孤舟”。又入曲,亦在双调,可作散套首牌,有幺篇同始调,可用可不用。
《酒泉子》,词牌名之一。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双片四十一字,全阕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二为潘阆体,又名《忆馀杭》。除温庭筠与潘阆外,还有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原为唐教坊曲。此调格体甚多,《钦定词谱》列有40字、41字、42字、43字、44字、45字等共22体。
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代表作有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等。
本调四十字,前后阕相同。第一、二、三句,正与﹝如梦令﹞句法相同;惟﹝如梦令﹞第三句不用韵,此则换用平韵。第四句三字,即协平韵,句法为仄平平,不可移易。
武陵春,词牌名,双调小令,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以毛滂词《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另有两种种变体。代表作有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分为单调、双调两种体格,上阕十二句,下阕十一句,共一百一十字。上阕第二、六、八、十二句,下阕第三、五、九、十一句押平声韵。
瑞鹧鸪,词牌名。又名《五拍》、《天下乐》、《太平乐》、《桃花落》、《舞春风》、《鹧鸪词》、《拾菜娘》、《报师思》等。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中间两联例用对偶。此调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另有六十四字体、八十六字体、八十八字体,是变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