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是宋词的一种特殊形式,起于元明时期。本名 “桃花流水”,相传此词原由宋代文人袁凯《水调歌》首部分曲而作,并加写结句为:“江南何处好?似桃源”。后来在清代王士祯等人的辑集里收录下来,因篇尾有“忆故人”三字而成。后来逐渐流传出去,“桃花流水”的词牌名常使用到后世宋朝及元、明时期作之。

此诗的最后两句:“江南何处好?似桃源”,借以形容诗人向往的地方就是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虚构地方,名为桃源,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极为有名。因此这个题目也成了“寻旧地或故人”的常用词牌名 。在元朝马致远所编定的杂剧《青石奴诉衷肠》中有提到本句,并将此曲作:“忆故人”,以赞扬友人之佳言美行,但不直接用到这四个字。

这一首唐诗后来成为后世许多诗词题材、歌谣以及戏曲中的常用名篇。如李渔的《闲情偶寄》,就曾引用“桃源”。此外,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桃源”也被经常使用 ,以表示理想国之美好,或向往美好环境的地方。

“桃源忆故人”词牌因其特别的历史由来与广泛运用而受到许多诗词大家的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