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昭,原名袁于令,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92,卒于公元约1674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原名晋,字令昭,又字蕴玉,号箨庵、幔亭歌者、幔亭仙史、吉衣道人、白宾。
人称凫公。
诸生。
官湖北荆州知府。
署中惟有弈棋声、唱曲声、骰子声。
以忤上官被罢黜。
工隶书,精词曲、音律。
有《西楼记》、《金锁记》、《长生乐》、《玉麟符》、《瑞玉记》等传奇。
生卒年:1592-约1674
令昭,原名袁于令,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92,卒于公元约1674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原名晋,字令昭,又字蕴玉,号箨庵、幔亭歌者、幔亭仙史、吉衣道人、白宾。
人称凫公。
诸生。
官湖北荆州知府。
署中惟有弈棋声、唱曲声、骰子声。
以忤上官被罢黜。
工隶书,精词曲、音律。
有《西楼记》、《金锁记》、《长生乐》、《玉麟符》、《瑞玉记》等传奇。
生卒年:1592-约1674
诗句释义与赏析 红桥即事,奉同阮亭作 红桥半酒家,柳阴下有停车 笙歌隐隐小窗纱,曲水已取黄篾舫,夕阳何处玉钩斜。绿荷开遍旧时花 注释 - 红桥:位于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为当地一大景观。 - 半酒家:形容红桥附近的酒楼或茶馆。 - 柳阴:柳树成荫,常用于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 - 小窗纱:指窗户上挂着薄纱帘子,透出朦胧的光线。 - 黄篾舫:使用黄色竹篾制作的船。 - 夕阳:夕阳西下的景象
【注释】 鹊桥仙·七夕集稻香楼:词牌名,此为双调小令。鹊桥仙是宋人张先的词调,又名“鹊桥边”、“鹊桥会”。《词谱》云:“本唐教坊曲。”《乐章集》、《珠玉词》俱无此名。《词律》卷五有《鹊桥仙》三首,皆张先所作,但非《词选》所录者。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优美,含蓄蕴藉。“瑶空”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光无限的图画。“伊谁”四句,表现了词人与佳人在王维画中幽静闲适的生活环境里相会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柳永的作品,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在庭院里采摘荷花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鹦鹉檐前娇唱。”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女子在庭院中鹦鹉装饰的小檐前,轻轻地吟唱着什么。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女子优雅的形象和她在庭院中的环境。"鹦鹉檐前" 暗示了建筑的特点,而 "娇唱" 则传达了女子歌唱时的柔美与婉转。 第二句:“花放。” 注释:"花放" 是指花朵开放的状态。 赏析
何事流连驻短桡。 低徊不忍去红桥, 当年王业此中销, 北望平山宜早眺, 莲塘一带绿迢迢, 雨馀花色正微湖。 注释: 1. 何事流连驻短桡:为什么在这里留恋不前?驻是停留的意思。 2. 低徊不忍去红桥:徘徊不前,不忍心离去这座红桥。 3. 当年王业此中销:当年这里曾是王业的所在地,现在已经被销蚀了。 4. 北望平山宜早眺:向北望去,平山应该早点眺望。 5. 莲塘一带绿迢迢:莲塘一带的景色绿意盎然
【注释】 门联:指对联,一种悬挂在门户的对偶语句。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佛教认为有些道理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孔子(名丘,字仲尼)说:“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译文】 佛陀说:“有些真理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 孔子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和儒家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佛陀认为有些真理是无法言说的,这反映了佛教的空性观念,即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
瑶空为幕,银河为槛,一望秋光无际。 伊谁长笛起楼西。 正笑语、忽生幽意。 飞庐载酒,清波击棹,来往王维画里。 轻绡玉臂晚风吹。 莫辨是、衣香荷气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原名晋,字令昭,又字蕴玉,号箨庵、幔亭歌者、幔亭仙史、吉衣道人、白宾。 人称凫公。 诸生。 官湖北荆州知府。 署中惟有弈棋声、唱曲声、骰子声。 以忤上官被罢黜。 工隶书,精词曲、音律。 有《西楼记》、《金锁记》、《长生乐》、《玉麟符》、《瑞玉记》等传奇。 生卒年
陈松(1513-?)字子乔,号左川。 原籍裕州。 明正德八年生,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二十年(1541)进士,二十一年(1542)授徽州府节推。 二十四年(1545)升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湖广按察司佥事。 《康熙青县志》谓其雅好吟咏,五七言近体尤为卓绝,选诗家咸推重之,其诗见于《皇明诗统》、《大岳太和山志》等书。 生卒年:?-
陈谨是明代的诗人,字德言,号环江,长乐营前(旧属闽县)人。 陈谨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他中状元后不久,就以卓越的文学才能和高尚的品行赢得了当时文人的尊敬和赞誉。在随后的科举考试中,他连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最终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 陈谨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更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他任职期间勤政爱民,深受民众的爱戴。尽管其人生路途充满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