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诚,原名洪应明,明代诗人,生于公元?,卒于公元?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
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
《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修道求仙。
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生卒年:?-?
自诚,原名洪应明,明代诗人,生于公元?,卒于公元?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
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
《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修道求仙。
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生卒年:?-?
【注释】 人品:人的品性。锻:用火炼。事功:功业;事业。冰履:喻为官清廉,如履薄冰。 【赏析】 此诗以炼丹术士喻人,言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毅的毅力,就像炼丹士一样,经过烈火和薄冰的磨练才能获得精金美玉般的品格
【注释】 1.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 - "心地":指内心的世界,即人的内心世界。 - "风涛":比喻外界的纷扰和困扰。 - "青山绿树":形容自然界的美好景象。 - "性天":指人的天性或本性。 - "化育":指教化与养育。 - "鱼跃鸢飞":指动物自由自在、活泼生动的样子。 2.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
诗句翻译与赏析: ```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 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空、动静两忘的境界!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刊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诗句: 1. 性天澄彻,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演偈淡禅,总是播弄精魄。 2.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3.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4.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
诗句 我不求荣,何忧利禄之诱惑;我不贪进,何惧仕宦之危机。 多藏厚亡,故知富不如贫无忧;高步疾颠,故知贵不如贱常安。 世上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 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窝巢。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诗句 1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 注释: 有追求富贵的风气,但不一定要隐居岩穴;没有追求长生不老或游历山水的癖好,但常常饮酒作诗。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作者认为虽然人们可能追求世俗的富贵和安逸的生活,但不一定非要隐居山林或者沉溺于物质享受。同时,也表明了即使在没有特殊癖好的情况下
诗句释义与译文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注释: - “贪得者”指那些贪婪的人。 - “分金恨不得玉”意为对金银财富的渴望超过了对美玉的追求。 - “封公怨不授侯”指的是有权有势的人不满于被授予的封号和爵位。 - “权豪自甘乞丐”形容一些权势人物宁愿过着乞讨的生活也不愿接受官职。 - “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
【注释】 - 为鼠常留饭:对老鼠常常留下食物。 - 怜蛾不点灯:怜悯飞蛾,却不点亮灯火,以助其飞舞。 - 土木形骸:指人的外形和体态像土木一样。 - 炎凉:比喻世态炎凉,即人情冷暖,世事的变迁与变化。 - 嗔喜:指人的感情波动。 - 浓淡:指事物的味道或程度深浅。 - 欣厌:对事物的喜爱或厌倦。 - 窠臼:比喻固定不变的模式或方法。 - 出世法:超脱世俗之法,指超脱尘世的修行法则。 【译文】
诗句: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道是一件公众的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的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克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藉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
诗句: 1 士君子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矣。 2. 处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3.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群信不以彼易此也。 4.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5. 作人无一点真恳的念头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 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 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生卒年
文嘉,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 文徵明仲子。 吴门派代表画家。 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 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 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 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 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 ”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
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 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 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