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点念头,是吾一点生生之机,列此即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一毫不落世情窠臼,便是一在世出世法也。

【注释】

  • 为鼠常留饭:对老鼠常常留下食物。
  • 怜蛾不点灯:怜悯飞蛾,却不点亮灯火,以助其飞舞。
  • 土木形骸:指人的外形和体态像土木一样。
  • 炎凉:比喻世态炎凉,即人情冷暖,世事的变迁与变化。
  • 嗔喜:指人的感情波动。
  • 浓淡:指事物的味道或程度深浅。
  • 欣厌:对事物的喜爱或厌倦。
  • 窠臼:比喻固定不变的模式或方法。
  • 出世法:超脱世俗之法,指超脱尘世的修行法则。

【译文】
常存怜悯之心对待小动物,不随意施舍;
对飞蛾的飞翔给予同情而不加照明。
古人的这些念头,是我对生活的态度,也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不过是形容一个人外表平凡,没有过多的修饰。
面对世间冷暖变换,内心平静无喜怒;
对于各种滋味的接受,保持淡然的态度。
不被世俗所束缚,不为任何情感所左右。
这样的态度就是真正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生活方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面对世间万物时的一种超然态度。他不仅对小虫、飞蛾有着深深的怜悯,而且对世间的冷暖变化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种心境,使他能够超脱于世俗的纷扰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诗中“一毫不落世情窠臼”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影响,保持内心的独立与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