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芬,原名孙荪意,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孙荪意是浙江仁和人。
字秀芬,一字苕玉,她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情感,还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关注和思考。在《孝烈将军歌》中,她通过描写边塞将士的艰辛与忠诚,展现了女性对于家国大事的深切关怀。此外,她还创作了《满庭芳·美人春睡图》、《所爱猫为颖楼逐去作诗戏之》等诗词,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她的文学才华,也显示了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秀芬,原名孙荪意,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孙荪意是浙江仁和人。
字秀芬,一字苕玉,她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情感,还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关注和思考。在《孝烈将军歌》中,她通过描写边塞将士的艰辛与忠诚,展现了女性对于家国大事的深切关怀。此外,她还创作了《满庭芳·美人春睡图》、《所爱猫为颖楼逐去作诗戏之》等诗词,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她的文学才华,也显示了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迈陂塘 题薛可庵莲景图 渺临流、翩然一叶,载将凉意如许。 湖波十里澄于镜,翠盖亭亭无数。 须小住。 怕狼藉、红衣鱼浪吹香去。 嫣然欲语。 正晓雨初收,清风徐拂,棹入最深处。 漫容与,何必寻盟鸥鹭。 携来弄玉佳侣。 冰纱雾縠清无暑,恰称凌波微步。 看屡误。 试照影、明流人与花同妩。 新词待谱。 更添写双鬟,横吹短笛,唱彻闹红句。 注释与赏析: 1. 渺临流、翩然一叶,载将凉意如许 -
祝英台近 露寒小立图花明帘,柳暗月,渐黄昏时节。 初换罗衣,悄傍玉阶立。 过了挑菜佳辰,秋千院落,还直恁、轻寒恻恻。 漫凝忆。 应惜似水华年,无言倚瑶瑟。 香冷熏篝,绡帐正愁入。 须知露湿苍苔,被他蟾影,偷照见、断红双靥。 【注释】 露寒:露水凉意。 小立:站立。 花明帘:花红色的帘子。 柳暗月:柳荫下月亮显得暗淡。 渐黄昏时节:渐渐到了黄昏的时候。 初换罗衣:刚换了衣服。 悄傍玉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喝火令 题许玉年茂才亡室照: - 注释: 喝火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词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哀思和怀念之情。此句可能是对亡妻的纪念或悼念。 - 译文: 这首曲子可能是为纪念已故的许玉年茂才的妻子而作。 2. 明慧同徐淑,才华似大家: - 注释: 明慧指的是聪明且有智慧。徐淑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才女,以文采闻名。“大家”可能指的是具有卓越才能的女性群体。 - 译文:
【注释】 1.青玉案:词牌名。 2.余慈柏广文:指作者的朋友,名叫慈柏。 3.秋江独钓图:指一幅描绘在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的图画。 4.烟波:水面上的烟雾和波涛。 5.扁舟:小船。 6.元真子:指传说中的神仙。 7.鸥盟鹭约:形容与鸟儿结下深厚的友谊。 8.西风起鲈鱼肥:意思是秋风起时,鲈鱼最为肥美。 9.荻花无数:形容荻草丛生的景象。 10.断鸿几点:形容雁群飞过留下的痕迹。 【赏析】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部分:沉沉漏箭催清晓 翻译: 夜已深,时间的流逝似乎被漏箭的滴答声催赶。 注释: "沉沉"形容深夜的静谧;"漏箭"指古代计时器上滴水的计时方法,象征时间的推移;"清晓"即天刚破晓时。 赏析: 这一句描绘了深夜到清晨的过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日出的到来。 第二部分:鸭炉犹剩馀香袅 翻译: 炉中香还留有余味缭绕不散。 注释: "鸭炉"指用鸭子形状做成的熏炉
绿意新荷叶, 田田无数。 自第三桥畔,遥接洲渚, 榆荚同圆,柳线难穿, 翻解买将春去。 折来未是佳人镜,全不碍、游鱼跃处。 爱乘凉、几点蜻蜓,立向中心擎住。 那似闹红时候,采香人未到, 若个延伫。 点点青青,散漫澄波, 已觉清芬徐度。 碧筒待到飞觞日,又一叶、一花相妩。 记西风、撩乱池塘,剪烛夜深听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荷塘风光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塘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赏析】 此词为咏水仙花之作。上片写其“芳姿”,下片写其“丰标”。 上片起句“芳姿矜素质”,是说这种花卉有如美女的仪态,矜持而高贵,“倚轻寒亭亭,倩影玉立”两句描写其姿态,“亭亭”指修长挺拔的样子;“倩影”、“玉立”形容水仙花婀娜多姿的体态。“罗衣翠绡织”两句写花的颜色。“翠袖”、“黛脸”形容花的颜色,“黄侵宫额”、“粉坠檀颊”则形容花瓣儿娇嫩、柔美。“帘飞细雪”一句写花的动态
这首诗是一首词,出自《红楼梦传奇》的贺新凉词。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情到深于此。 - 这里的“此”指代的是贾宝玉对林黛玉深沉的感情。 2. 竟甘心、为他肠断,为他身死。 - 贾宝玉为了林黛玉竟然愿意承受失去她的悲痛,愿意为她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3. 梦醒红楼人不见,帘影摇风惊起。 - 在梦中与林黛玉相见时,却突然醒来发现她不在了。风吹过窗帘的影子,惊动了他。 4. 漫赢得、新愁如水。 -
【注释】 ①“家寻”句:指在自家寻找云林的醉墨图。云林,唐代著名画家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其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称王右丞,又号摩诘居士,故此处借指王摩诘之画。 ②“爱淋离”句:喜欢淋漓尽致,用金壶里的墨汁来泼洒,使画面充满情趣和生动的气息。 ③“兴溢”二句:意谓笔势勃发,激情洋溢,好像酒醉一般。中酒,饮酒到醉的状态。 ④“徵故事”三句:征引历史上的故事,长史当年堪并
【译文】: 画堂春 鸾镜翠鬟慵理,象床斑管停拈。 不知是病是愁添,整日恹恹。 容易年华过尽,好天良夜休嫌。 玉梅香隔一重箫,月细风尖。 【注释】: 鸾镜:指妇女梳妆用的铜镜。翠鬟:形容女性的秀发,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发髻。象床:象牙制成的床。斑管:指象牙制的笔,笔上刻有花纹。恹恹:形容心情郁闷,不舒畅。玉梅香:形容梅花的香气。箫:指乐器竹制长笛。月细风尖:比喻月亮细小如尖针,风也尖细。 【赏析】
清湖南湘阴人,字筠仙,号伯琛,晚号玉池老人。 筑室名养知书屋,人称养知先生。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丁忧归。 咸丰初力赞曾国藩出办团练,献编练水师议。 授编修。 同治间任广东巡抚,以与总督瑞麟处事每有出入,几得罪。 光绪元年以兵部左侍郎任驻英公使,兼使法国,在外力求了解外情。 奉使三年,以病辞归。 主讲城南书院。 力主办铁路,开矿务,整顿内务。 对外交涉,能援国际公法,与外人据理直争,而不尚意气。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 翁心存子。 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同光两朝皆为帝师。 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 参机务。 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 和议起,力争改约稿。 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卒于家。 宣统元年复原官。 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生卒年
孙元衡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湘南,是安徽桐城人。他在仕途上有卓越的表现,最终官至东昌知府。 孙元衡的《赤嵌集》记录了台湾土风物产和当地文化,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海外风情的独到见解。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清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