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
零落故宫无入路,西来涧水绕城斜。
【注释】
丛台:即丛台宫,在今河北邢台。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置,贞观元年(627年)废。平原池阁:即丛台。谁家:何处。双塔:指丛台宫。野菊:指丛台之菊。零落:凋谢零散。故宫:指唐王朝的故都长安。入路:指通往皇宫的大道。西来涧水:指从丛台流下来的西河涧水。绕城斜:指涧水绕过城边向西流去。
【译文】
平原上的丛台宫,究竟在哪里呢?双塔环绕着丛台,丛台下长满了野菊花。
凋谢零散的故宫,没有通向皇宫的大道,只有西来的涧水,绕过城边向西流淌。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上丛台所见所感。首句点出丛台,第二句写出丛台下生长着野菊,第三句写丛台中的故宫无路可通,而西来的涧水却绕过它向西流淌。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感。
首句“平原池阁”四字是说丛台宫的位置,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而是用了设问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四字也暗含了诗人对丛台宫的感情色彩,因为诗人是站在丛台宫上俯瞰四周景色的。“池阁”,指的是池子和阁子,也就是园林建筑。“在谁家”,是说池阁属于哪家所有。这四个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人并没有明说丛台宫属于谁所有,而是以设问的语气,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这种写法既表现了诗作者的高超技巧,又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接下来两句“双塔丛台野菊花”,“零落故宫无入路”,是写丛台周围的景致和气氛。丛台宫周围长满了野菊花。这些野花在秋天开放,颜色鲜艳,香气扑鼻。丛台宫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诗人站在丛台宫上眺望四周,只见一片秋色。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他看到曾经辉煌一时的唐朝已经衰落,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宫殿。诗人不禁想起当年唐朝的辉煌岁月,那时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如今,一切都已化为乌有。诗人不禁感慨万分。
最后一句“零落故宫无入路”,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丛台宫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