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觅佛道,先观五荫好。
妙宝非外求,黑暗由心造。
善恶既不二,元来无大小。
设教显三乘,法门奇浩浩。
触目即安心,若个非珍宝。
明识生死因,努力自研考。
【诗句】
若欲觅佛道,先观五荫好。
妙宝非外求,黑暗由心造。
善恶既不二,元来无大小。
设教显三乘,法门奇浩浩。
触目即安心,若个非珍宝。
明识生死因,努力自研考。
【译文】
如果想寻求佛道,首先要看到五蕴的好。
妙法不在外界寻找,而是内心的黑暗造成的。
善与恶不对立,本质上没有大小之分。
佛陀的教诲显现了三乘法门,其内容非常广泛且深刻。
只要看到这些就能安心,因为这些都是珍贵的宝藏。
明白生死的因果关系,就要努力学习研究。
【注释】
- 回波乐:一种佛教歌曲的名称。
- 若欲觅佛道:想要找到通往佛的道路。
- 五荫: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佛教中描述人类生命的基本元素,也被称为“五蕴”。这里的“五荫”指的是这五种元素的美好状态。
- 妙宝:指佛法中的真谛或真理,这里指佛法本身。
- 黑暗由心造:佛教认为,人的内心可以产生种种烦恼和痛苦,这些烦恼和痛苦如同暗夜一样笼罩着我们的心灵。
- 善恶:佛教中的两种基本道德观念,善是指善良、正直的行为,恶则是指邪恶、错误的行为。在佛教中,善恶并不对立,而是可以通过修行转化。
- 无大小:佛教中的“无我”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因此没有所谓的“大”或“小”。这种思想强调事物的平等性。
- 设教:佛教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指为了引导众生达到解脱而进行的各种教导。
- 三乘: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乘,各有其独特的修行方法。
- 法门:佛教中的一种修行途径,指修行者通过学习各种法门来达到解脱的方法。
- 触目: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指通过观察世间万物来领悟佛法的智慧。
- 若个:什么。
- 生死因:生命的起落、生老病死等都是生命的现象之一,也是佛教中探讨的重要课题。
- 努力自研考:佛教中鼓励修行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研究和探索佛法的智慧,以求得真正的解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歌曲的一部分,表达了追求佛法道路的艰辛和对佛法深刻的理解。诗人通过对五蕴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同时,通过对善恶的讨论,表达了对修行的看法。诗中还提到了佛教的三乘法门和生死因缘等重要概念,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整首诗既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理解,也体现了佛教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