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从欢喜生,还从瞋恚灭。
佛性盈两间,由人作巧拙。
天堂在目前,地狱非虚说。
努力善思量,终身须急结。
斩断三毒箭,恩爱亦难绝。
明识大乘因,镬汤亦不热。
注释
- 道从欢喜生,还从瞋恚灭:此句表明修行的道路开始于内心的欢喜(即佛性或菩提心)以及结束于对痛苦的消除(瞋恚)。
- 佛性盈两间:佛性存在于两个极端之间,即欢喜与瞋恚。
- 由人作巧拙:这表示佛教的修行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智慧,善者可能成功,而不善者可能失败。
- 天堂在目前,地狱非虚说:天堂和地狱都是比喻,意指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精神的提升或堕落。
- 努力善思量:“努力”和“善思量”指的是修行者应持续努力和明智地思考其修行的方向和方法。
- 斩断三毒箭:这里的“三毒”指的是贪、嗔、痴,是导致心灵痛苦的根源。
- 恩爱亦难绝:即便修行者意图切断对世俗欲望的依赖,但在实际生活中,恩爱等情感关系仍可能带来困扰。
- 明识大乘因:理解并明白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
- 镬汤亦不热:意味着即使在极端的痛苦或磨难中,也要保持冷静和清醒。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佛教修行中的苦修观念。诗人通过描绘修行的艰难,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智慧和努力可以超越世间的种种诱惑和苦难。诗中的关键词“欢喜”、“瞋恚”和“苦修”都深刻地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克服内心的烦恼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此外,诗中对“天堂”、“地狱”的描述也反映了佛教中对生死轮回的看法,以及通过修行可以实现灵魂的升华或堕落的观念。整体上,这首诗鼓励读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刻的修行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