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醴浮金菊,云亭敞玳筵。
晴山低画浦,斜雁远书天。
谢朓离都日,殷公出守年。
不知瑶水宴,谁和白云篇。
玉醴浮金菊,云亭敞玳筵。
晴山低画浦,斜雁远书天。
谢朓离都日,殷公出守年。
不知瑶水宴,谁和白云篇。
注释:
- 诗句“玉醴浮金菊”中,‘玉醴’指美酒,‘金菊’指菊花,这里形容酒是金色的,菊花也是金色的。
- “云亭敞玳筵”中的‘云亭’指的是高高的亭子,‘玳筵’是指镶嵌有玳瑁花纹的酒席,描绘了宴会的场景。
- “晴山低画浦”中的‘晴山’指的是晴朗的山,‘画浦’指的是如画的江边。
- “斜雁远书天”中的‘斜雁’比喻秋天南飞的大雁,它们在天空中排列成字,而“书天”则意味着大雁在天空中留下的痕迹像是在书写。
- “谢朓离都日”中的‘谢朓’是南朝著名的诗人,他离开都城的日子,即他离开京城的日子。
- “殷公出守年”中的‘殷公’是唐朝的一位名臣,他开始担任地方官的那一年。
- “不知瑶水宴”,这里的‘瑶水’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地方或者一种美食,但具体含义不详。
- “谁和白云篇”中的‘和白云篇’可能是在说谁能够创作出一首与白云相媲美的诗歌。
赏析:
李群玉的《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七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天的美好景象以及文人聚会的欢乐气氛。首句“玉醴浮金菊”用精美的词语勾勒出宴会上的美酒,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接着,“云亭敞玳筵”以高耸入云的亭子和豪华的酒席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尊贵且宁静的宴会氛围。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来表达人物情感。“晴山低画浦”,“晴山”和“画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着静谧的天空下平静的山水景色,后者则是繁忙的水岸边的景象。这种对比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此外,“谢朓离都日”,“殷公出守年”两句分别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谢朓和唐朝名臣殷亮,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文人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继承。
结尾的“不知瑶水宴,谁和白云篇”更是意味深长。这里,“瑶水”可能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地名或某种珍稀的饮品,而“和白云篇”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场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对友情的重视。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