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晓角调如语,画楼三会喧雷鼓。枕上梦方残,月光铺水寒。
蛾眉应敛翠,咫尺同千里。宿酒未全消,满怀离恨饶。
诗解
1. 呜呜晓角调如语:描述清晨的号角声音,悠扬而和谐。”呜呜”是形容声音的拟声词,”晓”指的是早晨,”角调”指的是号角的音调。
2. 画楼三会喧雷鼓: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在画楼上举行三次盛大的集会,伴随着雷鸣般的鼓声。”三会”指的是多次集会,”喧雷鼓”则描述了集会中鼓声震天响的场景。
3. 枕上梦方残,月光铺水寒:这两句描述了主人公在梦中的情景,梦中的场景与现实的寒冷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枕上梦方残”意味着梦境刚刚结束,”月光铺水寒”则是说月光洒在水面上,使得整个水面显得异常寒冷。
4. 蛾眉应敛翠:这里的”蛾眉”指的是女子的眉毛,”敛翠”则是指在月色下眉毛变得更加柔和美丽。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在月光下的美丽和娇羞。
5. 咫尺同千里:这句话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将距离近的人比作千里之外的朋友。”咫尺”是指非常近的距离,而”同千里”则意味着虽然很近,但感觉上却像是相隔万里。这可能暗示着主人公与远方的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却感到彼此之间的距离远如千里。
6. 宿酒未全消,满怀离恨饶:这里的”宿酒未全消”指的是昨夜饮酒过量还没有完全清醒,”满怀离恨饶”则是指满腔的情感和离愁。整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梦境、月光下的美景以及内心的情绪变化,展现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离愁别绪的夜晚画面。从晨曦中的号角声,到画楼上的欢聚,再到梦境中的温馨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咫尺同千里”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离愁。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表现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