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诗句: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译文:长安城中,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们轻易地离开,随意地分散。三月里的风光,无法抵御,满阶的芳草绿意盎然,一片杏花飘香。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情感和名利的态度。通过对长安城的描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千里长安名利客”,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长安作为古都,历来是名士云集之地,而诗人则在这里成为了追逐名利的一员。这里的“名利客”并非贬义,而是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追求。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种矛盾正是诗歌情感张力的源泉。

次句“轻离轻散寻常”,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态度的矛盾性。他既渴望得到名利,又觉得这些名利太过轻易可得,甚至可以说是“轻离轻散”。这种矛盾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性,既有对成功的向往,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第三句“难禁三月好风光”,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来展现诗人的情感体验。三月的长安,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但这样的美景也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这种回忆往往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和不舍。

第四句“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则是对长安城春天景象的具体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一种外化。芳草萋萋,满阶铺展,杏花盛开,香气扑鼻。这些自然景物的美好与诗人心中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两句“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那时的自己,满怀希望地踏上征程,看着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为他送行,眼中充满了不舍和期待。而现在,自己却变得麻木不仁,不再有当年的那份情感波动。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时间的影响,更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转变。

结尾处“如今不忍更思量”,更是对诗人情感的一种升华。他已经不再愿意去回想过去的往事,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无法改变。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思念,默默地感慨。这是一种成熟的表达方式,它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词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对名利的追求、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观念。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