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远天垂野。向晚景,雕鞍卸。吴蓝滴草,塞绵藏柳,风物堪画。对雨收雾霁初晴也。正陌上、烟光洒。
听黄鹂、啼红树,短长音□如写。怀抱几多愁,年时趁、欢会幽雅。尽日足相思,奈春昼难夜。念征尘、满堆襟袖,那堪更、独游花阴下。一别鬓毛减,镜中霜满把。
注释:
塞垣春
四野天空低垂着原野。傍晚时分,卸下了马鞍。吴地的蓝草滴下露珠,塞外的杨柳掩映在绿荫之中,景色美丽得令人心醉。刚刚经历了一阵小雨后,雾气消散,天放晴了。正是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路边的烟雾和阳光一起洒落。
听黄鹂鸣叫着红色的树木,短促而悠长的叫声仿佛是一幅画。怀抱着许多忧愁,但那时正值欢乐聚会的时候。整日里足可以思念,无奈的是春天白天难熬,夜晚更难入眠。思念远方征尘满布衣襟袖的人儿,更无法独自游赏花阴之下。一别之后,鬓发已经斑白,照镜子时发现霜已布满双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暮春时节,作者骑马漫步郊外,途中所见到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
“四远天垂野”,描绘了一幅开阔、壮美的画面。“向晚景,雕鞍卸”,“正陌上、烟光洒”两句紧承上句,写出了时间是在傍晚,天气晴朗,人们卸下了鞍,沿着乡间的小路悠然自得地走着。“烟光洒”中的“烟”,指的是田野上薄雾蒙蒙,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洒”字则给人以轻盈、飘逸的感觉。
“听黄鹂、啼红树,短长音□如写。”这一句是词人听到黄鹂在红树上欢快地啼叫,他似乎听到了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在纸上绘画一般美妙。这里的“□”应为“声”字之误。
“怀抱几多愁,年时趁、欢会幽雅。”词人感叹自己满怀愁绪,那些美好的时光早已成为回忆。“欢会”即欢乐相聚的时光,指过去与情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尽日足相思,奈春昼难夜。”整日里都在相思,但是春天白天难以入睡,夜晚更难入眠。这里的“奈”字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惆怅之情。
“念征尘、满堆襟袖,那堪更、独游花阴下。”词人想到自己身负征尘(指旅途劳顿),衣襟袖口都沾满了尘土,更加无法忍受独自一个人在花树下游玩。这里的“那堪”是说哪里值得去承受呢?表达了词人对这种处境的不满和无奈。
“一别鬓毛减,镜中霜满把。”自从那次分别后,词人的鬓发逐渐减少,而镜中也显现出了满头的霜白。这里通过对比来表达词人对离别的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