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芳叠秀。风约仙云皱。椿不争年松与寿。共出皇家忠孝。
仁深枯冷皆蒙。托根不倚东风。日照恩光万里,暖生塞草丛中。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描写了重阳节的美景和对皇家忠孝精神的赞美。
首句“重芳叠秀”。描绘的是重阳节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旺盛,适合登高望远,寓意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因此菊花也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这里通过“重芳叠秀”来形容重阳节时菊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美好时节的喜爱之情。
次句“风约仙云皱”。这里的“风”指的是秋风,秋天的风往往带着凉意,但在这个节日里,秋风却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气息。“仙云”则是指飘渺不定的云雾,这里形容秋风拂过,使得云雾也似乎被风儿吹皱了一样,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这句诗通过“风约仙云皱”来描绘出秋风带来的清凉与舒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美好时节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椿不争年松与寿”。这里的“椿”指的是古树,而“争年”则是争夺年华的意思。“松”则是长寿的象征,常用来比喻人的坚韧品质。这里通过“椿不争年松与寿”来赞美那些像古树一样的长者,他们并不追求短暂的名利,而是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品质,就像那棵不与岁月竞争的松树一样,拥有着无尽的生命力。这句诗不仅赞美了长者的坚韧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品质的高度认同和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仁深枯冷皆蒙”,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状态。这里的“仁深”指的是仁爱深厚的程度,而“枯冷”则是形容环境艰苦或者心情低落。“皆蒙”则是都被覆盖或笼罩的意思。这句诗通过“仁深枯冷皆蒙”来形容那种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着高尚仁爱之心的状态。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境界,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这种状态的赞美和向往。
第五句“托根不倚东风”。这里的“托根”指的是依附或扎根于某种事物上,“东风”则是指春风,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这句诗通过“托根不倚东风”来形容那些在困难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坚定信念,不依赖外力,自己就能够生长壮大的人或事物。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一种对于生命力量的肯定。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最后一句“日照恩光万里,暖生塞草丛中”,描述了一种温暖的景象。这里的“日照恩光”指的是阳光普照大地,给予人们恩惠;而“暖生塞草丛中”则形容这种温暖的阳光能够使寒冷的地方变得温暖起来。这句诗通过“日照恩光万里,暖生塞草丛中”来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美好景象的赞叹和喜爱。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美景的描绘和对皇家忠孝精神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人性之善的热爱。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