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
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
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最后点明情感主旨即可。
“九日登卧龙山呈同官”,诗人在佳节之时,登上卧龙山,与同僚们共度佳节。这一句诗中交代了诗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即“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这是诗人对上句的补充说明。“老逢”表明自己年老体衰,而佳节又至,不得不勉力攀登,“强跻攀”突出了自己登山之难,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东篱”是作者借以自喻的地方,“愧未还”是说自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能及时抽身退隐,而是继续留任。
第二联“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写自己与客人们一起饮酒赏景。“缥缈”指高远,这里指山峰高耸入云。“对榻卧幽闲”意思是说,自己与僧人一同坐在床上休息。“幽闲”是指清静、安逸的意思。
第三联“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斑”。“白盐”,白色的山石,这里指卧龙山上白色的石头。“乌帽”,黑色的帽子,这里指僧人所戴的黑色帽子。“吹风”、“斑”都是形容头发的,“乌帽”、“双鬓班”都是描写僧人的形象,形象地表现出了僧人的风采以及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
第四联“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强调卧龙山比龙山更为美丽。“孟嘉”是晋人,因在宴会上喝醉酒呕吐出来,被当时的人认为不雅,后为尚书郎、征南大将军,所以后人称他为“孟嘉”。诗人用“孟嘉辈”来形容同僚们,表明自己与这些人相比更觉自己不如。“卧龙山却胜龙山”意思是说,虽然卧龙山不及龙山那么美,但卧龙山也自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
这首诗前两联主要描写诗人登山赏景,后两联则通过比较的方式,强调卧龙山之美。诗人在登山赏景的过程中,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无奈;另一方面又通过与同僚的交往以及与僧人的交流,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孤寂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和大自然。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卧龙山和龙山进行比较,突出了卧龙山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重阳节那天我登上卧龙山,与同僚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我在佳节之际,登上卧龙山,与同僚们共度佳节。
登上卧龙山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但我却无法如陶潜那样及时抽身退隐,而是继续留任。
我与同僚们一起饮酒赏景,与僧人一同坐在床铺上休息。
白色山石照耀着太阳,山峰苍劲古朴;黑色帽子随风飘扬,两鬓斑白。
在座的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孟嘉,然而卧龙山却胜过龙山。
赏析:
此诗前两联写自己与同僚们共同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无奈之情。后两联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卧龙山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