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桨敲冰,低篷护冷,扁舟晓渡西泠。回首吴山,微茫遥带重城。堤边几树垂杨柳,早嫩黄、摇动春情。问孤鸿,何处飞来,共唤飘零。
轻帆初落沙洲暝,渐潮痕雨渍,面色风皴。旅思羁愁,偏能老大行人。姮娥不管征途苦,甚夜深、尽照孤衾。想玉楼,犹凭栏干,为我销凝。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九字。
扁舟晓渡西泠:泛指船行在江南的西湖之滨。
吴山:今称浙江天目山。
堤边几树垂杨柳:西湖一带多柳树。
姮娥:即月中嫦娥,神话中的月神。
玉楼:古代帝王所居的楼台,这里指代女子所居之处。
销凝:沉思。
【译文】
扁舟在西湖之畔清晨渡江,船桨敲着冰面,低矮的船篷护着船身免受寒气侵袭。小船缓缓前行,远处的吴山隐隐约约,似乎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与京城遥遥相对。湖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仿佛也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时,一只孤雁从远方飞来,它不知自己该往哪里飞去才好,只能发出凄厉的鸣叫,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飘零在外的人。
船帆刚刚落下来,就已经到了傍晚时分。这时湖面上的潮水已退去,留下的痕迹被雨水冲刷干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我站在船上思乡情愁,心情无比沉重。虽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但我并不感到高兴,因为我知道,即使月光再明亮,也无法驱散我的孤独和悲伤。
我在想象中看到那玉楼里的女子,她正在凭栏而立,眺望着远方的家乡。她的心也像我一样,充满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然而,她也和我一样,无法摆脱这无尽的思乡之苦。于是,她在月光下,独自沉思,直到最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羁旅生活的词作。《高阳台·扁舟晓渡西泠》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写扁舟晓渡西湖时所见之景,下阕抒发了作者羁旅之思、怀人之忧。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幽空阔,含蓄蕴藉,富有韵味。此词以“高”为题,意在表明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秋水一般寂寞空虚,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独立于世的高洁情操。全词构思独特,语言清新雅致,情感细腻入微,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