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登临顿懒。更葵箑难留,苎衣将换。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
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山阴路畔。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
齐天乐·萤
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登临顿懒。更葵箑难留,苎衣将换。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
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山阴路畔。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
【注释】1. 十洲:传说中的仙界。3. 三岛:传说中的仙境。4. 离情:别愁。5. 凄惋(wǎn):悲切。6. 萧飒:凄凉。7. 登临:登上高处。8. 葵箑(kui rè):扇子。 9. 苎(zhú)衣:用苎麻制成的布,泛指粗布。10. 鸣壁:壁上有声音的蟋蟀。11. 过楼:指楼上有人经过。12. 山阴路畔:晋时王献之爱妾绿珠坠楼而死,王献之于夜游山阴石镜台时,闻隔岸有歌声,遂渡水至石侧,果见一女子在墙上窥,即以金钗击之堕地而死,后人因以“山阴路畔”为失意或悼亡之典。13. 黄花:菊花。14. 政恐:只恐怕。
【赏析】
此词上片写词人登高所见所感。起二句说:曾在十洲三岛行过的地方,离别之情几回几次令人感到凄楚和悲伤!“离情”,既指对所爱之人的依恋,也兼含自伤之意。次二句说:看到树上飘落的树叶,又重题了去年秋天写的诗篇;看到树枝上枯黄的残叶,又折断了它。“重题”和“旧折”,都表明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伤感。“萧飒”两句进一步写词人登高时的所见和所感受的景色。这里用“萧飒”形容秋风吹动树摇草动的声响;“那逢”指刚刚遇到。这两句说,词人登高一望,觉得秋天来得正是及时,但想到即将离开这个美好的环境,心中不免又添出几分惆怅。“登临顿懒”。这一句紧承上文而发感慨:由于天气转凉,词人懒得再继续登山赏景游玩,只好坐在亭子里歇脚。“葵箑”(jià):“葵花扇”的意思。“难留”两句说:词人拿起扇子扇风想驱走身上的寒意,可还是不能把身上的衣服更换好;他试想着自己的孤独情怀:谁能理解我内心的痛苦呢?结拍两句,词人说出了他对这次分别的担忧。他认为,这次分别后,彼此之间不会再见面了;即使像当年王献之那样,乘着秋风来到他的住所,与他相见,他也来不及准备迎接了。所以,他担心的是,这次分别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相见了。
下片写词人的离愁别绪及对未来的展望。首句“迟迟终是别”承接上片结尾的感叹而来,意思是说这次告别实在是拖延得太久了。“算何如趁取”,“何如”是不如什么的意思,意思是说,不如趁着现在天气凉爽,赶快找个地方去避一避暑气吧。“凉生江满”两句,由前面所说的“趁取”,联想到乘船顺流而下,到江边找一个凉快的地方去消夏。可是一想到要乘船而去,词人就不由得想起以前曾经乘船去过的地方——山阴路上的那面墙壁前。那上面住着一只鸣叫不停的蟋蟀,它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述说着什么心事。这时,忽然从墙头上掠过一只过路的燕子,它的叫声好像在告诉人们:燕子已经飞过了楼头。“政恐”两句,由“过楼初雁”而引出对归期的思考。词人说,只害怕今年秋天的菊花开的时候,自己回来得还太晚了。“政恐”的意思是只怕,“笑人归较晚”的意思是说,别人都回来了,而自己却还没有回来。“黄花”即菊花。“笑人”,即讥笑他人。
此词写离别之情,写得比较深沉婉曲。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来表现主题。全词语言清丽,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