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帘栊。冰雪肌肤谁复见。清浅。尚馀疏影照晴空。
惆怅年年桃李伴。肠断。只应芳信负东风。待得微黄春亦暮。烟雨。半和飞絮作蒙蒙。

【注释】

与:同“欤”。

干誉、才卿:词人的朋友。

西园:花园。

青梅:未成熟的梅子,这里泛指梅花。

破萼:花苞开放。

一点红:形容梅花瓣儿鲜红。

清浅:形容梅子颜色较淡,也比喻年华已逝。

惆怅:忧伤,感慨。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东风:春风。

微黄:指初春时梅花还未开放时的黄色。

蒙蒙:云气缭绕,迷蒙不清。

【译文】

我与友人同游西园,见到初开的梅花,

它那嫩芽初出,像一点红。

又看那些青梅子,在帘栊映照下,

晶莹剔透。

冰雪般的肌肤,谁又能再见?

梅子的花朵,疏淡清浅,

仍能留下余影,映照晴空。

惆怅的是,桃李争春,

我独自年年为伴,

肠断地盼望春天早日到来。

待到春风送暖,梅花开放,

也到了暮春时节。

烟雨濛濛,

半空中飞絮蒙蒙一片。

赏析:《定风波·其一》是苏轼的一首咏物词,写的是他与友人同游西园,见到未开梅子,看到梅子开花的情景。全词语言明净,笔意疏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上片写见到未开之梅的情景和感受。起首二句“破萼初惊一点红”,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初开的梅花比作少女的面颊上的娇羞,既写出了梅花初放时的娇美可爱,又表现了作者惊喜的感情。三、四句“又看青子映帘栊”,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动人姿色。“映”字传神地写出了青梅子挂在花枝上,随着春风摇曳,似在对人微笑。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初梅的形貌,还写出了它的情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对着你含笑盈盈。“冰雪肌肤”二句写梅子的颜色和姿态。梅花虽经寒冬而未凋,所以颜色特别清雅淡素;而梅子的色泽却如初春之杏花一样鲜丽。这两句用“冰雪肌肤”和“清浅”两个词语,写出了梅子颜色的清新淡雅和形体的轻盈柔婉,同时也暗示了它所处季节的特征——初春尚未盛放的时期,给人以美好而新鲜的感觉。

上片主要描写未开之梅,下片则转入对梅子盛开时的描写。“惆怅年年桃李伴”,由未开之梅想到桃李之春景,抒发了一种韶华易逝、青春难留的伤感之情。“肠断”两句则具体写出了这种伤感的缘由——因为自己没有桃李那样的青春陪伴着自己度过。“芳信负东风”,即没有桃李来陪伴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芳信被风带走了。这里的“芳信”,是指自己对春天的期许和希望。“待得微黄春亦暮”,意思是说等到了春风将尽的时候,梅子已经长出了黄褐色的小花,此时正是暮春时节。这句既承上启下,又照应题目,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同时点明了题中的“微黄”二字。“微黄”一词,既是写实,又是传神之笔。它写出了梅子的色泽,也写出了梅子的生机和活力。末句“半和飞絮作朦胧”,则写落花飘飞的景象。这里化用了杜甫《绝句漫兴》中的诗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路。”既写出了落花飘飞的景象,又写出了作者的惜花之心。

这首词以咏梅起兴,通过描绘初梅、未开之梅与盛开之梅三个阶段的不同面貌,表达了词人因韶华易逝而产生的伤感之情和对青春的珍惜之意。全词语言明净,笔意疏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