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曾是六朝雄胜处。瑞绕碧江云路。
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注释】

石头:指南京长江北岸的石头城。

虎踞:形容地势险要,形势雄壮。

六朝:指南北朝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

云路:指云雾缭绕的山间道路。

霸国:指强盛的国家。这里借指宋朝。

遗鞭:指留连忘返。

便好:就该。

扬舲:扬帆。

长安:指当时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赏析】

《清平乐·其三游石头城》是南宋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石头城的地理形胜及六朝的繁华盛况,下片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语言流畅,感情充沛,气势恢宏。

“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首句写石头城的地形特点。石头城在金陵东北长江北岸,有天然石壁环绕,形势险要,易守难攻。“骄虏”是指金人入侵。“曾”字表明作者对石头城的历史记忆非常清楚:“何能渡”则表明金人无法越过这座城池,这是对历史的陈述,也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曾是六朝雄胜处,瑞绕碧江云路。”上片后两句是对石头城历史地位的肯定。六朝时期,这里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这里的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历代文人骚客都来此游览赋诗,留下许多名篇佳作。

“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这两句是说,当时的南宋王朝是一个繁荣的大国,有许多有才略的贤士。他们以文化事业为重,不重视武功,只是留下一些诗文,而没有像历史上的英雄那样建立不朽的功绩,这是值得惋惜的。

“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这两句是词人的豪言壮语,表示他愿意为收复中原而努力,一展抱负。“扬舲”即乘船远行。“北伐”是指对抗金人的战争,也是收复中原的意思。“长安”是古都洛阳的别称。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报国之愿望,表现了他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