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枝头昨夜春。已传消息到柴门。频看秀色无多艳,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粼粼。村南村北冷销魂。人间不识春风面,羞见瑶台破月明。
《鹧鸪天·借问枝头昨夜春》是一首描写桂花的诗词,下面对其进行赏析:
- 诗词原文:
借问枝头昨夜春。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粼粼。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羞见瑶台破月明。
- 关键词解释:
- 借问:询问。
- 枝头:指桂花树上。
- 昨夜春:昨晚刚刚绽放。
- 已传消息:已经通过某种方式传达了信息。
- 柴门:指农家的门,常用来象征简朴或乡村生活。
- 频看:多次观看。
- 秀色:美丽的颜色或形态。
- 无多艳:没有太多鲜艳的颜色。
- 拖得:形容桂花的花香被风轻轻吹动的样子。
- 清香:桂花特有的香气。
- 不见痕:香气几乎不留下痕迹。
- 山矗矗:山峰高耸入云。
- 水粼粼:水面波光粼粼。
- 村南村北:村庄的南北两边。
- 冷销魂:令人感到寒冷和悲伤。
- 人间不识春风面:人们无法识别春天的美丽。
- 瑶台:神话中的仙台。
- 破月明:月亮被打破。
通过对这首诗词的逐句解读和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桂花的美丽及其带来的清新气息,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同时,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波动,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