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萧然傍水湾,自知穷达不相关。
钓鱼溪绕黄沙路,种粟原通白马山。
有命幸逢天子诏,无才休望啬夫纶。
佳篇劝奖非吾事,已许巢由厕有班。
【注释】
和邑宰韵(yùn): 和:和诗;韵:应和。即和邑宰的诗。和县令的诗。
萧然(xiāo rán): 形容清雅,闲适的样子。
穷达(qióng dá):指贫富、贵贱或升迁、贬谪。
钓鱼溪:溪流名。在安徽省和县城南。黄沙路:古道名。故址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
种粟原通白马山:种粟原,指种田的原野,也泛指农田。白马山是地名。在安徽省和县西南。
有命幸逢天子诏:幸:有幸;遇。天子诏:皇帝的命令。意谓自己有幸遇到皇帝的诏书。
无才休望啬夫纶:无才,没有才干的意思。“啬夫”指县令的属官。纶,系在衣带上的丝绳,引申为绳索。
佳篇劝奖非吾事:佳篇,美好的篇章。劝勉鼓励。非吾事,不是我的事。
已许巢由厕有班:已经答应让巢父、许由这样的人来侍奉我了。有班,指有官职。这里说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可以来侍奉我。
【赏析】
《和邑宰韵》这首诗,诗人借写自己的归隐之意,表达了与世无争、淡薄名利的人生态度和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人生哲学思想。诗作语言平实质朴,意境高远超拔,格调清新自然。
首联“一室萧然傍水湾,自知穷达不相关”。此联以“一室萧然”开篇,写出了诗人独居幽篁的寂寞生活,表现了其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傍水湾”暗示了自己居住的环境。“自知穷达不相关”进一步表明,诗人对于富贵荣华毫不在意,只愿过清心寡欲的生活。诗人的这种心态,正是他能够安心归隐的原因。
颔联“钓鱼溪绕黄沙路,种粟原通白马山”。诗人通过描绘钓鱼溪的景色,以及种粟原通白马山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典故。“钓溪”一词,既点出了诗人隐居的地点,又暗喻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心态。“种粟原”则暗示了自己归隐的决心和信念。
颈联“有命幸逢天子诏,无才休望啬夫纶”。“有命幸逢天子诏”,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归隐之志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他相信自己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而不是由人左右的。“无才休望啬夫纶”则进一步表明了诗人的归隐决心。这里的“啬夫”指的是县令的属官,而“纶”则是系在衣服上的丝带。这两句诗的含义是指,即使没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不应该去追求功名利禄,应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束缚。
尾联“佳篇劝奖非吾事,已许巢由厕有班。”诗人用“佳篇”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他认为,那些华丽的词藻和赞美之词都不是他所关心的事情。“已许巢由厕有班”则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这里的“巢由”指的是古代两位隐士——巢父和许由,他们曾因为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已许”则是表示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这里的“班”指的是官职,即“茅庐”中的“有位”。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质朴,意境高远超拔,格调清新自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地位的淡泊之心和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