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看四起,投袂自提兵。
哀角临风壮,愁云压阵横。
张拳呼杀贼,洒血向孤城。
耿耿丹心在,谁能计死生。
浏阳闻变作
烽火四起,我提兵投袂而起。
烽烟:古制,十里一烟墩,十里一亭,十里一堡,十里一障,十里一台,十里一哨,十里一墩。
烽火四起:指四方有敌入侵。
投袂:撩起衣服。形容急忙的样子。
【译文】
烽火四处蔓延,我立即披甲上阵。
哀角临风壮:悲凉的号角声吹响,声音中充满了壮烈和悲愤。
愁云压阵横:敌军的阴云压得低低地笼罩着战阵。
张拳呼杀贼:挥动拳头呼喊着要去消灭敌人。
洒血向孤城:把鲜血洒在孤独而孤立的城头上。
耿耿丹心在:忠诚坚定的心志始终存在。
谁能计死生:谁能知道生死?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一,通过对古战场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敌人的坚决抵抗精神。诗中的“烽烟”和“哀角”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氛围,“投袂”一词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迅速反应的决心和勇气。“张拳呼杀贼”展现了诗人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和战斗的激情,而“洒血向孤城”则表达了他的牺牲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最后一句“耿耿丹心在”,则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敌人的坚决抵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