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坛空不老。锁一片莓苔,几丛莎草。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
乘鸾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鹤飞猿啸。树拥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尘氛可笑。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愿挹英游,细参梨与枣。
【注释】
齐天乐·游洞岩记:词牌名,本篇为《齐天乐》的变体。“游洞”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避难于洞岩山中时所作的一首记游词。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浓密的白云遮蔽着通往仙人居住的山岩道路;层层叠叠的洞门幽深而曲折。
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青翠的竹子笼罩着雾气,苍劲的悬崖上飞泻而下的水花溅起一片水雾;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枝干盘曲回抱着它自己。
坛空不老,锁一片莓苔,几丛莎草:祭坛空空如也,却依然长满了苔藓,有几丛野草在草丛中生长。
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试着把眼前这美丽的山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谁的风景好?
乘鸾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鹤飞猿啸:乘坐祥云而去的人已经离开很久了,如今只有鹤和猿在山上鸣叫。
树拥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树木簇拥着芳香的法幢,泉水敲击着玉石做的法器,好像一群仙人又回到了这里。
尘氛可笑,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尘土的气味实在可笑,我长久以来就向往神仙的宫殿,梦见过蓬莱仙境。
愿挹英游,细参梨与枣:希望能有幸游览仙人的道场,仔细观赏梨和枣树的美景。
【赏析一】
这是一首记游词作,记述作者避难山中的所见所遇,抒发了对仙境的向往和留恋之情。词以咏叹的语气写景抒情。
上片写山中景色和景物特征。开篇点题,说“仙岩路”被浓密的白云封锁,山路迂回曲折,显得幽深而迷蒙。接着描绘“洞门”,说洞口重重的,里面深而窈。再写“洞中景致”,说翠绿的竹林、缭绕升腾的云雾、飞溅的水花、苍劲的山峰,以及茂密的树林、盘旋环绕的古木都给人以幽深、静谧之感。“坛空”、“苔生”、“莎草生”,更见出山中空旷寂寥、无人迹的冷落景象。这些描写既写出了山中的清幽之美,又烘托出了词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
下片写词人的遐想和感慨。开头两句,说曾经有人乘着仙鸾飞升离去,现在只剩下鹤飞猿啸的声音。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了山中清幽寂静的境界。接下去,说虽然山中荒凉,但是有树木簇拥着芳香的法幢、泉水敲击着玉石做的法器。这几句是对前面所写的山中景物的总括和提升,突出了山中虽荒但不失仙境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美好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情。“尘氛可笑”,“丹台”,指道教炼丹的地方,即仙人居住之所。“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名。“蓬岛”,即蓬莱的别名。这三句的意思是说:世俗的红尘污浊不堪笑谈,而我长久以来就向往神仙的宫殿,梦见过蓬莱仙境。这两句是说世俗生活令人厌恶可笑,而仙境则是人间不可企及的理想境界。
结拍两句,说希望能有幸游览仙人的道场,仔细观赏梨和枣树的美景。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
这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清幽。全词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山中仙境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