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自越棹轻飞,秋莼归后,杞菊荒荆。孤鸣。舞鸥惯下,又渔歌、忽断晚烟生。雪浪闲销钓石,冷枫频落江汀。
长亭。春恨何穷,目易尽、酒微醒。怅断魂西子,凌波去杳,环佩无声。阴晴。最无定处,被浮云、多翳镜华明。向晓东风霁色,绿杨楼外山青。

【诗句释义】

  1. 酹:祭奠。清杯:酒杯,泛指酒。问水:对江水发问。惯曾:常常。逢迎:顺从或迎合。越棹轻飞:指乘船远行。秋莼归后:指归来后的莼菜羹。杞菊荒荆:指秋天的植物已长满荒园。
  2. 孤鸣:孤独地啼叫。舞鸥:飞翔的海鸥。下:落下。渔歌:打鱼时发出的歌声。又:再次。断晚烟:形容江面雾气缭绕的样子。
  3. 雪浪闲销钓石:形容江水白浪滔天,鱼儿难以捕到,只好在石头上悠闲自得地休息垂钓。冷枫:指秋天落叶的枫树。频落:多次降落。
  4. 长亭:古时设在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名长亭的建筑物。春恨:春天的愁绪。何穷:无穷无尽。目易尽、酒微醒:意思是眼力已经渐渐模糊,酒意也已消尽。怅断魂西子:怅恨美人西施。凌波去杳: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离去很远。环佩无声:佩玉发出的声音很细微,几乎听不见。
  5. 阴晴:天气变化莫测,时而晴朗,时而阴沉。最无定处:指天气变化无常。被浮云、多翳镜华明:被浮云遮挡,使得本来明亮的东西变得模糊不清了。向晓东风霁色,绿杨楼外山青:清晨的时候,东风放晴,景色明朗,绿色的杨柳映衬着城外的山峦。
    【译文】
    对着清澈的酒杯,我问江水:“你经常见到几多来来往往的人呢?”自从乘船远去,秋风送来莼菜汤后,那些秋天里生长的植物已布满了荒废的园地。孤独的鸥鸟,在飞翔,又一次听见打鱼人唱歌,忽然间,烟雾散尽,晚霞消散。江水平静地流淌,寒霜落在树上,频频飘落,像在为江水伴奏。漫长的道路,春天的忧愁没有穷尽,我的眼睛渐渐模糊,酒精也慢慢消退,心中惆怅,那西施般美丽的女子,她轻盈的步伐已经消失在遥远的远方,她的玉佩声早已听不见。变幻莫测的天气,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一会儿是晴朗,一会儿又是阴沉,就像那被浮云遮住了的明亮的镜子一样。清晨的时候,东方的天空放晴,明媚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杨柳青青,城外的群山一片葱翠。
    【赏析】
    《木兰花慢·其四》,宋末词人蒋捷所写。词中通过对西湖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凉与寂寞之情。
    此词上片描绘了作者在垂虹桥边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酹清杯”三句,写作者对垂虹桥边的景色进行了观察并作了评价,认为它美轮美奂,引人瞩目。然而作者却并不为之动心,他对此视而不见,只是默默地看着江水,似乎要把它看穿一般。“越棹轻飞”,点出垂虹的位置,即浙江之畔。“秋莼归后”一句,既点明时间,又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因为莼菜羹的滋味鲜美而感到满足。然而莼菜羹的味道毕竟不能长久。“杞菊荒荆”两句,则以“杞菊荒荆”来形容秋天的植物已长满荒园,进一步说明莼菜羹的味道已经不浓了。
    过片“孤鸣”三句,描绘了一幅鸥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的画面,但作者对此并不感兴趣,而是想再次听到渔人在黄昏时分唱起的歌谣。“又渔歌”,表明这种情形不止一次发生。“断晚烟”三句,则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渔人捕鱼时的景象,表现了垂虹桥一带水域的繁忙和热闹,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下片首句“长亭”三句,则描写了垂虹桥边的一个美丽景象。“西子”,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西施。“凌波去杳”,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离去很远。“环佩无声”两句,描绘了一幅女子离开后留下的美景。最后两句“阴晴”两句,写天气的变化无常,时而晴朗,时而阴暗,就像被浮云遮住了的明亮的镜子一样。“向晓东风霁色”两句,则描绘了清晨时天气放晴、大地一片光明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心中的光明和希望正在升起。“绿杨楼外山青”一句,则是对整个西湖美景的赞美。
    全词以景结情,通过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作者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