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娉婷。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经行。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注释】

①施芸隐:施国祁,字芸隐,号石屋。南宋诗人,有《石屋集》。随绣节:跟随使者之仪仗队伍出行。绣节:古代使者出行时所持的仪仗之物。浙东:指浙江东部地区。②“念西子”句:指当年西施初到杭州时,因被雨淋得啼哭不止,而难以晴朗。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以美貌著称。③“娉婷”句:指当年西湖女子穿着素净红衣,载着越歌和吴声来到西湖。④“得意”句:指在东风中,她乘着船离去。得意:得意扬扬,得意洋洋。棹(zào):船桨。⑤“云零”句:指她在梦中绕着浮觞(酒杯)流连忘返。云零:飘散如烟的云彩。觞(shāng):酒杯,泛指酒杯。⑥“恨笔分携”句:指因为分别而伤心,赋了一篇离愁别绪的诗。恨赋:指离别之情。分携:分别。⑦“江山委秀”句:指经过的地方,江山秀美,但是桃李却已荒芜。委秀:遗留秀色。⑧“莺缕争堪细折”句:意思是问春在哪里?莺缕:春天的嫩绿柳条。重盟:重新发誓结盟。

【赏析】

本词为送别之作。施芸隐随使者之仪仗队出使浙江东道,作者用词作别,并采用其韵以饯行。全词通过咏叹西湖风光、描绘离情别绪来表现离别之情。上阕写送别情景;下阕写离别后的思念与感慨。

起首三句点明地点、时间及送别的场景,是一幅送别图画,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娉婷”二句,描写西子湖畔女子的风姿,突出女子的美丽动人。“得意”,指女子乘船离去。“怎怜会重离轻”,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之情。

“云零”两句,追忆昔日西湖美景,感叹今日西湖的萧条荒凉。“恨赋”,即赋诗,表达惜别之情。“江”、“湖”,都是借代西湖。“桃李”,这里借指西湖的美景。

结语两句,写送别后对西湖美景的怀念和留恋。“莺缕”一句,化用杜甫诗句,写西湖春意盎然,但离人已远去。“莺缕争堪细折”,写出了离人对西湖的喜爱,不忍离去。“御黄堤”,西湖边的黄公堤,是西湖十景之一。“重盟”,即重聚。

此词上片先点时间地点、送别场面,再以景物烘托气氛;下片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将送别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融为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