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与黄花说。是天教、开遇重阳,玉裁金屑。老行要寻松竹伴,雅爱山翁鬓雪。任满插、追陪节物。惟有渊明吾臭味,傍东篱、盘薄芳丛撷。便无酒,也清绝。
芒寒色正孤标洁。惯平生、餐霜饮露,倚风迎月。不比芙蓉偏妩媚,不比茱萸太烈。似隐者、萧闲岩穴。至老枝头犹健在,笑纷纷、红紫尘沙汨。香耐久,看晚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
“细与黄花说”:细细地与菊花谈论。“是天教”“玉裁金屑”:是天意要让我遇到重阳节,像玉石一样细腻的菊花。“老行”,指自己。“松竹伴”,“山翁鬓雪”,以松竹比自己的高洁,以山翁的白发自比。“任满插”,指重阳节时,我任满后可以归乡了。“追陪节物”:陪伴节日之物。“惟有渊明”二句:只有陶渊明与我臭味相投,他爱山野生活,不媚权贵。“傍东篱”,意思是在东边的篱笆旁。“盘薄”,指菊花的花盘,也比喻菊花的枝干。“清绝”:形容酒非常清澈。
“芒寒色正孤标洁。惯平生、餐霜饮露,倚风迎月”:菊花的颜色在秋天最为鲜明,它独自在花中挺拔,没有一丝杂色。菊花喜欢在秋天生长,不怕寒冷和霜冻,不怕雨打,不怕风吹,只靠微风来吹拂,所以菊花有很高的品格。
“不比芙蓉偏妩媚,不比茱萸太烈”:菊花虽然不像芙蓉那么娇美,不像茱萸那样浓烈。诗人把菊花人格化,赋予菊一种高雅的品质。“似隐者”“萧闲岩穴”:好像隐居的人一样,生活在深山岩洞中。这里诗人用陶渊明的典故来表现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理想。
“至老枝头犹健在”:即使到了老年,菊花依然很健康,依然傲然挺立着。“笑纷纷、红紫尘沙汨”:那些争妍斗艳的红紫花,被这株菊花比下去了。这里的红紫花指那些浮华的花朵。这句诗表明了诗人鄙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自然纯朴的思想境界。
“香耐久,看晚节”:菊花的香味能持续很久,等到它的叶子凋落时才停止。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即人到老年应该保持清高的品德,不要为世俗所累,不要随波逐流。
【答案】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节观赏菊花而作。诗人以菊花自况,借菊言志。开头一句,写菊花开得正盛,这是重阳佳节,正是赏菊的时候。第二句点出菊花的品种名,接着写菊花的形态特点:色彩纯正,洁白如玉;枝干坚韧,不畏严寒。第三句写菊花的高洁品质,不与艳丽的芙蓉相比,也不与浓烈的朱砂相比,只是自成一格罢了。第四句进一步描写菊花的品性:喜欢在山间岩石中生活,不受尘埃污染,更不受世俗的玷污。第五句写菊花傲骨嶙峋的姿态:尽管年岁已高,仍傲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两句写菊花虽在晚秋时节凋谢,但其芬芳之气却持久不衰,直至最后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