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爽气压城闉,携客登高日未晡。
稚子已谙撑舴艋,老夫羞更插茱萸。
文章不进空黄妳,生计无多问木奴。
贫病偏愁秋欲雨,异乡白尽遂良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西山爽气压城闉,携客登高日未晡)
- 注释:西山,指的是远处的山;清爽,指天气晴朗凉爽;压城闉,意为使城中的喧闹声都显得微不足道;晡,古代时间单位,相当于今天的下午三点。
- 赏析:描绘了一个晴朗宁静的秋日景象,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稚子已谙撑舴艋,老夫羞更插茱萸)
- 注释:稚子,指小孩子;撑舴艋,形容船小而轻快地在水上划行;羞,感到羞愧;插茱萸,指在传统习俗中人们会将这种红色植物装饰于衣物上,象征驱邪避疫。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年纪较大但对年轻一代仍充满好奇,同时体现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喜爱。
第三句(文章不进空黄妳,生计无多问木奴)
- 注释:文章不进,意指写作能力没有进步或提高;黄妳,可能是“黄金”的意思,但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黄色的织物;木奴,一种树木的名字,这里可能是借代之意。
- 赏析:诗人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辛酸,反映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失望和生活的艰辛。
第四句(贫病偏愁秋欲雨,异乡白尽遂良须)
- 注释:贫病偏愁,表示贫困和疾病让诗人更加忧愁;秋欲雨,意味着秋天临近,似乎要下雨了;白尽,可能是指头发花白,或者生活困顿到极点。
- 赏析:通过描述秋季的天气变化和个人的生活困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现状的无奈接受。
这首诗整体上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通过对季节、年龄、身份和处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