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不知春,春晚又还无味。一点日中星鸟,想尧民如醉。
不寒不暖杏花天,花到半开处。正是太平风景,为人间留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炎创作的,题为“春早不知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春早不知春(春意盎然,却不知春天已到)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然而作者此时却浑然不觉,仿佛春天尚未到来。这里的“春风”象征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春意盎然”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弥漫于周围的环境。然而,作者却对此浑然不觉,可能是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或是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季节的变化。这种对春天的漠视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或迷茫。
春晚又还无味(春意渐浓,但仍然索然无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的气息逐渐浓烈,但诗人的心情却没有随之愉悦起来。这里的“春晚”指的是春天的晚期,即晚春时节。此时的景色虽然美丽,但似乎并不足以引起诗人的喜悦之情。这种“无味”的感觉可能源于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或失望,也可能是他对美好事物的淡然态度。总之,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遗憾。
一点日中星鸟(太阳在天空中,星星与鸟儿相伴)
描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太阳高悬于天空中,照亮了大地,星星点缀其间,为夜空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而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们的身影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想尧民如醉(想象人们像尧舜时代的百姓一样陶醉其中)
这里用“尧民”代指人们,尧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理想社会,人们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认为这样的社会充满了欢乐与和谐,每个人都能够体验到生活中的幸福与满足。这种想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不寒不暖杏花天(春意正浓时,杏花开得正好,天气温暖适中)
描述了春季的典型气候特征。在这个季节里,温度既不冷也不热,恰到好处。杏花作为春天的象征之一,在这个时候盛开,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不寒不暖”既描绘了天气的宜人,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喜爱。杏花的盛开不仅代表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希望。
花到半开处(形容花朵刚刚开放到一半的样子)
这句话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将花朵的生长过程比作人生的一个阶段。在这里,“半开”的花朵象征着人生的成熟与稳重,而未完全绽放的状态则意味着潜力与等待。这种比喻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阶段,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正是太平风景(正是因为有了这太平盛世的风景)
这里的“太平风景”指的是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这种太平盛世的景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物质上的富足,更为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安宁。因此,这句诗强调了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美好祝愿。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为人间留住(愿这美好的时光能为人间留下)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敬畏。他希望自己的努力和创造能够为这个世界留下宝贵的记忆和遗产。这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