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花泣尽朝来露,争怨春归去。不知庭下有荼䕷,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贵,飞絮残红避。露华微浸玉肌香。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虞美人 · 赋荼䕷

群花泣尽朝来露,争怨春归去。不知庭下有荼䕷,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淡中有味清中贵,飞絮残红避。露华微浸玉肌香。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注释:

  • 群花:指春天盛开的各种花卉,它们在早晨的露水后都显得格外娇弱,仿佛在哭泣。
  • 泣尽:形容露水落下时花瓣上的水分被吸收得干干净净,就像泪水一样。
  • 争怨:争相抱怨春天的离去,表现出对春天的不舍和留恋。
  • 不知:表示对荼䕷的陌生或惊讶,因为它的出现让人感到意外。
  • 庭下:庭院之中,暗示荼䕷生长的地方。
  • 偷得:巧妙地利用了“偷”字,形容荼䕷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悄悄地绽放。
  • 十分:非常、极其,强调了荼䕷绽放时的灿烂与生机。
  • 怕春知:担心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意味着万物复苏,而荼䕷的出现会打破这种平衡。
  • 淡中有味清中贵:形容荼䕷的味道虽然清淡,但是清新脱俗,有着高贵的品质。
  • 飞絮残红避:描述荼䕷凋谢后的残存花瓣,如同飘落的柳絮和残败的花朵一样,躲避着风头。
  • 露华微浸玉肌香:形容露水轻轻滋润着荼䕷,让茶树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 恰似:比喻手法,将荼䕷的美丽与杨贵妃初入浴池的情景相比喻,展现了一种优雅的意境。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以荼䕷为创作对象,通过对荼䕷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赞美。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化手法和比喻修辞,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通过描写群花在清晨露水中的哭泣、荼䕷悄然绽放的景象以及其独特的清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生命顽强和美好时光短暂流逝的感慨。同时,词中的典故运用(如杨贵妃初入浴池)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使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美的颂扬,也是对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