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北陇田高踏水频:“北垄”指的是田地,“田高踏水频”形容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需要涉水灌溉。
  2. 西溪禾早已尝新:“西溪”指西边的水边地区,“禾早已尝新”说明收割的稻谷已经尝过了新收获的味道。
  3. 隔墙沽酒煮纤鳞:“隔墙”可能意味着邻居或熟人之间,“沽酒煮纤鳞”描述了邻居或熟人之间通过买酒并烹饪小鱼来款待的情景。
  4.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这两句描述天气变化迅速,先是突然感受到凉爽,接着又是天空中没有留下任何影子,暗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给人以惊喜和意外之感。
  5. 卖瓜声过竹边村:“卖瓜声”指的是市场上卖瓜的声音,“竹边村”表明这个声音是从村庄旁边的竹林里传出的。
  6.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上片通过农田劳作、品尝新收的作物、邻里互赠美食等活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淡美好。下片则通过描绘夏日多变的天气,表达了作者面对变幻莫测的生活态度——宠辱不惊,安然自若。辛弃疾通过这首词,不仅展示了农村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变化的欣赏。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1. 北陇田高踏水频:“北陇”通常指的是靠近北方的田地,“田高踏水频”形象地描述了农民在高温天气下频繁涉水进行灌溉的情况。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辛勤与艰辛,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2. 西溪禾早已尝新:“西溪”指的是位于水源附近的区域,“禾早已尝新”则表明这里的农作物已经成熟,人们可以品尝到新鲜收获的稻米。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
  3. 隔墙沽酒煮纤鳞:“隔墙”可能指的是相邻的人家或者熟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沽酒煮纤鳞”描绘了邻居之间互相帮助的场景,这种邻里关系在古代社会尤为重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精神。
  4.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忽有微凉”描绘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清爽感觉,“何处雨”则让人感到困惑,不知道是哪里下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则形容天空中的云彩迅速消散,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种描写增加了诗词的动态感和神秘感。
  5. 卖瓜声过竹边村:“卖瓜声”是指市场上买卖瓜果的声音,“竹边村”则表明这些声音来自村子旁边的竹林。这种描绘不仅营造了一幅生动的市场画面,也增添了一种田园诗般的意境。
  6. 赏析: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通过对农田劳作、天气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的描绘,他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辛弃疾的这种表现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乡村的美好和宁静,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