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钟敲暝色,正远树、绿愔愔。看渡水僧归,投林鸟聚,烟冷秋屏。孤云。渐沈雁影,尚残箫、倦鼓别游人。宫柳栖鸦未稳,露梢已挂疏星。重城。
禁鼓催更。罗袖怯、暮寒轻。想绮疏空掩,鸾绡翳锦,鱼钥收银。兰灯。伴人夜语,怕香消、漏永著温存。犹忆回廊待月,画阑倚遍桐阴。

【注释】

南屏晚钟:指南宋诗人陆游《秋夜寄邱2生》一诗中的“疏钟敲暝色,正远树、绿愔愔”句。

渡水僧归:在溪边小路上过水时遇见僧人回来。渡水即涉水,泛言行走或往来。

投林鸟聚:飞向树林的鸟儿聚合。

烟冷秋屏:秋天的景色很冷清。

孤云:孤独的白云。

渐沈雁影:渐渐消失在远处天空中。

残箫:已吹尽的箫声。

宫柳栖鸦未稳,露梢已挂疏星:黄昏时分,皇宫里的柳树枝头还没有落下的乌鸦还未安定下来,而树上已经挂着稀疏的星星了。

重城:指京城。

罗袖怯暮寒:穿着薄罗衣的女子害怕寒冷。

绮疏空掩,鸾绡翳锦,鱼钥收银:华丽的屏风空着,有如被云雾遮蔽的锦缎,锁着门的鱼形钥匙也收起来了。

兰灯:用兰花装饰的灯具,泛指灯光。

画阑倚遍桐阴:靠在绘有花纹的栏杆上,走遍了梧桐树荫下的亭院。

【译文】

晚钟敲响了暮色,远处树木绿得宁静。看那涉水而过的僧人归来,飞向树林的鸟儿聚集。烟雾凉爽的秋天景象,映入眼中。孤独的白云渐渐消失在天边的尽头,还有残落的箫声,疲倦的鼓声让人别去游览。皇宫里的柳树枝头还没有落下的乌鸦还未安定下来,而树上已经挂着稀疏的星星了。京城重重的城墙,更漏的声音催促着人们入睡。薄罗衣的女子害怕寒冷,绮丽的屏风空着,有如被云雾遮蔽的锦缎,锁着门的鱼形钥匙也收起来了。兰花装饰的灯具,泛指灯光。靠在绘有花纹的栏杆上,走遍了梧桐树荫下的亭院。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京城夜景的词作,通过描绘京城的晚景,表达出作者的羁旅之思、怀人之情和对国事之忧。

首句起笔写景。“疏钟敲暝色”,点明时间是傍晚,“正远树、绿愔愔”。这是一幅深秋时节的京城夜景图。这里,“绿愔愔”三字既表现了秋意,又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接着写“看渡水僧归,投林鸟聚,烟冷秋屏。”“烟冷秋屏”,既写出了京城秋天夜晚的凄清冷落,又暗示出作者自己的处境。

“孤云渐沈雁影,尚残箫、倦鼓别游人。”这三句写京城夜景中的景象与感受,其中“孤云渐沈雁影”一句,既写景又写情。“残箫”“倦鼓”两句,进一步写京城的夜生活。从这四句看来,作者对京城的景色并不感到新鲜,相反,他更向往的是自然景物。然而,由于他身在异乡,不能自由自在地赏玩自然,只能借助于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宫柳栖鸦未稳,露梢已挂疏星。”这两句是说:皇宫里的柳树枝头尚未落下的乌鸦还未安定下来,而树上已经挂着稀疏的星星了。

接下来五、六两句为全词的重点。“重城”、“禁鼓”、“罗袖”、“兰灯”等词,都是京城的典型标志。“禁鼓催更”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是深夜,而且写出了京城深夜特有的气氛。“罗袖怯暮寒”,是写主人公因寒冷而发抖的情景。“想绮疏空掩,鸾绡翳锦,鱼钥收银。”这几句是写主人公思念亲人、怀念故乡的心情。“想”字将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真切。“绮疏”二句,既是写物,又是写情,既写出了京城夜景的特点,又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三句为结句。“兰灯”,本为古代一种灯具的名称,后来泛指灯火。“伴人夜语”,既表明了主人翁的身份,也表明了主人翁此时的心情。“怕香消,漏永著温存”,“香消”即灯灭;“漏永”即夜长;“著温存”意为留恋。“犹忆回廊待月,画阑倚遍桐阴”,是说:还怀念那回廊上等候月色的往事,多次倚遍了画栏凭依在梧桐树荫下。这一句既是结尾,又是一个过渡。它承接上面写京城夜景的词作,又引出了主人公思念亲人、怀念故乡的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京城夜色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羁旅之思、怀人之情和对国事之忧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