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载绣衣频驻节,金莲曾印青苔。匆匆归去寿琼杯。曲终挥别泪,江上片帆开。
记得秋宵山吐月,酒酣同上层台。杖藜何日解重来。相思凭过雁,飞送一枝梅。
临江仙·盘洲饯汉章
【注释】
盘洲,即盘石洲,又名盘洲驿,位于江西新建县境内。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置驿站于此,因有“盘山之阳,水石盘错,如磐石然”之称。汉章,指汉代的张骞。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带回葡萄、苜蓿等物,汉朝人称之为胡桃、胡豆、胡麻之类。这里泛指西域特产。
【译文】
两年间我多次驻节,金莲印下青苔痕迹。匆匆回去祝寿酒杯。一曲终了挥手告别泪滴,江上帆影渐远。
记得那秋夜明月高悬,酒酣同在台上共论。何时能拄杖归来?相思之情寄过大雁,让一枝梅花飞送。
赏析:
此词作于作者赴任途中与友人话别之际。首句写自己两次到盘洲去,而这次又要匆匆离去,所以感叹时光飞逝。次句点出离别的原因,即友人将要去西域(古时西域为今新疆及中亚地区)。三、四两句是说,离别之时,朋友挥泪相送,船开江上;而自己则伫立江边眺望友人远去,心中无限留恋和不舍。“曲终”一句,化用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戍难。”之意,言别时不忍挥手,因为不知何时再见,又恐别后无期。“片帆”,形容船小。“片帆开”既写出舟行之快,又暗含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两句是写景抒情兼及叙事。
过片“记得”二字领起下面两情相依、意绪缠绵的一段。“秋宵月吐”二句是回忆当年在盘洲驿与友饮酒赏月的情景。张九龄《感遇诗》有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苏轼《赤壁赋》亦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语,这里借以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但更主要的是对人生聚散离合无常的感慨。“重台”,指高峻的山峰;“层台”,亦指高峻的山峰。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句意与此相近,故此处借用来写友情。
结尾三句承前意而来,抒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凭”字,是说托鸿雁传书。“过雁”,即经过盘洲的候鸟。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故以鸿雁作为传递信息的信使。“飞送一枝梅”,则是希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欢宴。结句以“飞送”二字收束全词,寄寓深挚的愿望和美好的祝愿。
这首词写友情,写得委婉含蓄,情真意切。上片写别后的依恋之情;下片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