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河阳花县里,恰如饭颗山逢。春城何处满丝桐。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
重向梁王台畔见,黄花绿酒谁同。新诗别后寄南鸿。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
【注释】
①河阳:古县名,今河南孟县。花县:古县名,今河南嵩县。②饭颗山:山上有石头形似饭颗而得名。唐韩愈曾游此山,作诗《石鼓歌》:“其词美矣,若人之温也。”③春城:指洛阳。④纶巾:古代的方巾。⑤梁王台:在洛阳城北,是东汉梁孝王刘武的台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⑥南鸿:指信使。⑦碧:一作“白”。⑧白云:指隐士居处。
【译文】
常记当年在河阳、嵩县游玩时,恰如饭颗山逢。洛阳何处满丝桐?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
重向梁王台上观,黄花绿酒谁共饮?新诗别后寄南鸿,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
赏析:
《临江仙·其二》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好友韩求仁而作,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致婉曲。
首句“常记”二字,表明这是作者的忆旧之作,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都是以历史为背景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作者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巧妙地融汇于对往昔的追忆之中。“常记”一词,既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又突出了友情之长久。“河阳”和“嵩县”是当时的两个地方,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河阳”是指今天的河南省孟县一带;“嵩县”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嵩县一带。作者在这两个地方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足迹。其中“河阳”是作者初入仕途的地方,也是作者结识韩求仁等人的地方。因此,在作者的心中,“河阳”和“嵩县”都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
“恰如饭颗山逢”,意思是说,就像我在饭颗山遇到韩求仁一样。“饭颗山”,指的是山的形状像饭颗一样。韩求仁是作者在官场上结识的朋友,也是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之一。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畅谈天下大事。“春城”则是指洛阳。洛阳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所以人们又称洛阳为“春城”。这里作者以洛阳作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氛围。
“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意思是说,你戴着方巾,拿着羽扇,很有古人的风度。这句诗是作者赞美韩求仁的。“纶巾”是指古代的一种头巾,用丝做成,上面绣着各种花纹。“羽扇”则是古代官员常用的一种手持之物,用羽毛制成,用来遮阳或装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戴的头巾和手中的扇子都很有古人的风味。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古代的贤人君子,他们都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韩求仁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才能得到作者的赞赏和尊敬。
“重向梁王台畔见,黄花绿酒谁同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又回到了梁王台,想起了我们一起喝酒的情景。梁王台是洛阳的一个著名景点,据说是梁孝王刘武的台榭遗址。在这里,作者回忆起了和韩求仁一起喝酒的快乐时光。“黄花绿酒”则是形容当时的场景非常美丽。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是一种秋天开放的花卉。“绿酒”则是绿色的那种酒,可能是用某种植物酿造而成的。
“新诗别后寄南鸿”,意思是说,我写了一首新诗送给你,希望你能够收到。“南鸿”指的是南方的大雁,因为大雁常常向南飞去。这里的“南鸿”也有寄意之意,表示希望对方能够收到自己的心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已经为你写了一首新诗,希望你能够收到并且欣赏。
“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我转身看到你的身影时,发现你已经融入了白云之中。这里的“白云”指的是天空中飘浮的云朵。这里的“白云中”有多重含义。一种是比喻的意思,表示你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另一种解释是字面意思,表示你已经融入了云朵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转身看到你的身影时,发现你已经融入了云朵之中。
整首词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和特点。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之间相互交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通过诗词来交流和传播文化知识。这种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