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客而南征,蹇产非所志。
问津人尚绝,后来狂避世。
流离窜斥者,其数非一二。
风流称南朝,文物始佳丽。
要途在荆扬,僻左处吴会。
吴会兴国来,乃以丹漆贵。
若其大才豪,终是江南最。
君家住江南,豫章生次第。
非但吾言逼,正尔百忧似。
易见岩下电,难识斗间气。
结绶三十年,胆策未一试。
譬如瑚与琏,讵落日中市。
飘然渡浙江,式慰此憔悴。
我屋梁园久,近卜嵩峰邃。
海虫难下箸,粟浆有贱嗜。
不读非圣书,忍更增疣赘。
又不求甚解,未肯争破碎。
排闷亦吟哦,清潦谁滋味。
自从住囚籍,一语不敢谓。
岂惟要绝言,自憎生此喙。
因君发吾狂,明当保严誓。
忆江南·赠通叟年兄
作者:苏轼
北客而南征,蹇产非所志。
问津人尚绝,后来狂避世。
流离窜斥者,其数非一二。
风流称南朝,文物始佳丽。
要途在荆扬,僻左处吴会。
吴会兴国来,乃以丹漆贵。
若其大才豪,终是江南最。
君家住江南,豫章生次第。
非但吾言逼,正尔百忧似。
易见岩下电,难识斗间气。
结绶三十年,胆策未一试。
譬如瑚与琏,讵落日中市。
飘然渡浙江,式慰此憔悴。
我屋梁园久,近卜嵩峰邃。
海虫难下箸,粟浆有贱嗜。
不读非圣书,忍更增疣赘。
又不求甚解,未肯争破碎。
排闷亦吟哦,清潦谁滋味。
自从住囚籍,一语不敢谓。
岂惟要绝言,自憎生此喙。
因君发吾狂,明当保严誓。
【注释】
北客:北方的客人。
蹇(qiǎn)产:困顿不得志的样子。
问津:指询问渡口。津,渡口;水道。
后来:指后来的统治者。狂避世:逃避世俗,不问世事。
流离:流亡离散。窜斥:被贬谪、放逐。
风流:文采风流,指文才出众,有文采。南朝: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文物:文化和文物制度。
要途:重要途径。荆扬:荆州和扬州,指长江下游一带。
吴会:吴地和会稽一带(今江苏、浙江),指江东地区。
兴国:兴旺发达。丹漆:用丹砂涂饰油漆,比喻贵重。
若:如果。大才:大的才能。
豫章:地名,今江西南昌附近。次第:次序。这里指官职的升迁次序。
棘:多刺的植物,借指荆棘丛生的监狱(狱名)。
海虫:海蜇。
粟:小米。浆,酒酿。贱嗜:轻视的嗜好。
非圣书:不是圣人之书。
竞相追逐浅薄的知识,不肯深入研究。
排闷:排解心中的闷气。吟哦:吟咏歌唱。
《易》说:“山泽通气。”
【赏析】
此诗写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诗人通过回忆自己与友人往昔交往的情景,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怀念之情。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抒情,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深厚,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开头三句写诗人从北方来到江南,心情并不舒畅,只是迫不得已罢了。“蹇”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非”,是否定词,表示反诘的语气;“所志”,指自己的志向;“蹇产非所志”,意即自己虽然来到江南,但心中仍然怀有不平之意,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高远的目标。“问津人”二句,进一步说明自己到南方来的目的。“问津”二字表明了自己是从北方来的,“绝”字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无援之感。“狂避世”一句,表明自己是为了躲避世俗的纷扰才来到江南的。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江南风土人情的喜爱,以及对当时朝廷黑暗腐败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担忧的心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在江南的经历和感受。“流离窜斥者”,指的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被贬谪的人;“其数非一二”,则是指这类人物并不止一二个。诗人列举这些人的遭遇,旨在突出自己的处境也和他们一样,因此心情非常沉重,无法振作精神,只能任凭岁月流逝而已。诗人用“风流”“文物”等词语形容南朝,表现了他对那里文化繁荣的羡慕之情。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所以,他继续写道:“要途在荆扬,僻左处吴会。”他认为在南方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而隐居在偏僻的地方则是不值得的。这一句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也表明了他对当时朝政的看法——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对于官场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官场上的事情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不值得自己去操心。“譬如”以下几句,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名利看得很淡泊的态度。他认为像金子、玉器这样的珍宝才是最宝贵的,而其他的一切都不值得去追求。这种态度既表现出了他对物质利益的淡泊,也表现出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和自信。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五句写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和感受。他认为在官场上要想取得一点成就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努力才行。因此,他决定暂时放弃这个念头,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远离喧嚣的官场生活,寻找一种更加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余生。这种态度既体现了他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泊的一面,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以及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和设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自己在江南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轻泊的态度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的不满和失望情绪,以及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