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栋珠帘,临无地、沧波万顷。云尽敛、西山横翠,半江沈影。斜日明边回白鸟,晚烟深处迷渔艇。听棹歌、游女采莲归,声相应。
愁似织,人谁省。情纵在,欢难更。满身香犹是,旧时笋令。宦海归来尘扑帽,酒徒散尽霜侵鬓。最愁处、独立咏苍茫,西风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赏析”类试题,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答题时,先指出其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注意语言要简练,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重点要突出。

此诗的首句写滕王阁高耸入云,画栋珠帘,临无地,沧波万顷,以动衬静,极富层次;颔联写西山横翠,半江沉影,夕阳西下,渔艇晚归,用声绘景,意境开阔。颈联写游女采莲,棹歌相闻,情似织,人谁省?尾联写宦海归来,酒徒散尽,独立咏苍茫,西风劲。

【答案】

①“沧波万顷”“西山横翠”:以动衬静,极富层次;②“斜日明边回白鸟”“晚烟深处迷渔艇”:用声绘景,意境开阔;③“愁似织”“情纵在,欢难更”:运用叠词,强调感情之深;④“旧时笋令”“最愁处、独立咏苍茫,西风劲”:通过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⑤“宦海归来尘扑帽”“最愁处”:以酒徒之去衬托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译文:

滕王阁巍峨耸立,画梁珠帘高挂,面对着浩荡无边的沧波。天边云彩渐渐散尽,西边的青山横卧在澄碧的湖水之中,半江水面上飘着几片残阳的影子。夕阳西下,渔夫的船儿悠悠归来,晚烟笼罩着渔艇,隐约传来阵阵悠扬的水调歌曲。那歌声仿佛是游女的采莲之歌,清脆悦耳,声相应。

我满怀愁绪,谁能理解呢?我的情思纵然如丝般纷繁,但欢乐的日子却是难以再有了。我全身都散发着香气,可还是像当初一样年轻,那时你也曾与我共游,如今你已不在了。官场上的浮沉让我疲惫不堪,酒友都已散尽,寒霜已经侵染了我鬓边的发丝。我最忧愁的时候,就只好独自一人登上高楼远望。此时西风吹来,天气变得特别冷了。

赏析:

全篇写登楼所见所感。开头三句写滕王阁的高峻壮丽和周围景色的优美宜人。“沧波万顷”是说水势浩渺无边,而“云尽敛”则说明天色转晴,阳光照得满江波光粼粼,一片明媚的春色。“西山横翠”一句,不仅写江面景色的秀丽,而且暗示了时序已届暮春。接着两句由江景转入岸景,写夕阳西下的景色和渔舟晚归的情景。“听棹歌”,是听到船上传来的歌声,这是点明时间地点的一句。而“游女采莲归,声相应”,则是对前面两句的具体补充。“声相应”,既写出了歌声的悠扬动听,也表明这歌声是游女们唱给自己心爱的人听的。这一联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动人。

五、六句写诗人自己。“愁似织”三字,形象而又贴切地表现出诗人内心愁苦的程度。“人谁省”三字,又进一步突出了这种愁苦是无人能了解的。“情纵在,欢难再”二句,是说尽管我的感情多么强烈,但我的快乐却再也难以再现了。“旧时笋令”,既是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又是暗寓自己当时的心情。“最愁处”,是说最令人忧愁的地方。“西风劲”三字,既点出了季节,又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使人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正在驱赶着人们走向衰老。结尾两句,是说自己回到家乡后的情况。“宦海归来尘扑帽”,是说自己回到家乡后被罢官失意,弄得头上尘土满面。“酒徒散尽霜侵鬓”,是说自己回到家乡后,没有朋友饮酒作乐,只有自己一人面对萧瑟的秋风,两鬓增添了白发。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