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雨空晴,桂花风静。碧虚飞上圆明镜。谁能唤起秃翁吟,只应笑得嫦娥醒。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强拚一醉偷光景。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孝祥所作的一首词,全诗共五句。下面逐句解释:
踏莎行 · 中秋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碧虚飞上圆明镜。谁能唤起秃翁吟,只应笑得嫦娥醒。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强拚一醉偷光景。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
译文:
豆雨过后天空晴朗,桂花香风吹过安静。碧空如洗,月亮高挂像圆明镜。谁能唤起我这位白发老人的吟咏?我只应该笑着看到嫦娥醒来。可惜的是漫长的夜晚,无法欣赏美景。只能勉强地借酒浇愁,偷偷地欣赏这美好的时光。夜晚渐渐寒冷,让我想起了雪和霜的心情。虽然年老眼花,但仍然能辨认出美丽的山川。
赏析:
这首《踏莎行·中秋》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开篇即写天气晴朗,豆大的雨珠已经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风也变得异常平静。这里的“豆雨”形容雨势之大,而“空晴”则表达了雨后空气清新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碧虚飞上圆明镜”描绘了明月高悬,如同明亮的镜子一般,映照出清澈的天空和地面。这里的“碧虚”是指夜空中的星星与月光交织成的幽深景象,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接下来的两句“谁能唤起秃翁吟,只应笑得嫦娥醒”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里,诗人以“秃翁”自喻(意为自己已至暮年),表达了对青春逝去、岁月不再的感慨。“唤醒”一词既指唤起诗人的思绪,也暗含希望借此机会抒发内心的情感。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得到解脱,反而感到无奈,因为“笑”的对象是嫦娥,一个在月宫中自由飞翔的神话人物。这里运用了一种反讽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幻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可奈良宵,不堪残境。强拚一醉偷光景”进一步描述了中秋之夜的凄凉和诗人的无奈。这里的“可奈”意味着无可奈何,而“不堪残境”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力改变现状的心情。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强拚一醉”,试图通过饮酒来麻醉自己,暂时忘记痛苦。这一句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最后一句“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总结。随着夜幕降临,寒意袭来,诗人的心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尽管年岁已高,视力不佳,但他仍然试图去辨认远处的山脉和河流的影子,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依然保持的一份坚韧和乐观。
此词通过对中秋节夜景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一种既有哀伤又有坚持的复杂情感。张孝祥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