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赏扬州百种花。因循忘却鬓苍华。客闲惯刻分题烛,坐久还生醉眼霞。
催掺鼓,趁鸣笳。未应回首问归槎。清明寒食风烟地,判到今春不著家。
鹧鸪天
遍赏扬州百种花。因循忘却鬓苍华。客闲惯刻分题烛,坐久还生醉眼霞。
催掺鼓,趁鸣笳。未应回首问归槎。清明寒食风烟地,判到今春不著家。
译文:
我遍赏了扬州的百种花儿。因为懒散,忘记了自己的年纪已经苍老。客人闲暇的时候喜欢在灯下刻字,坐久了眼睛就生起了红晕。
催促敲打着鼓,随着笛声鸣叫。不应该回头去询问回家的船啊。清明和寒食节那天的风烟之地,注定今年冬天不能回到家了。
注释:
- 遍赏:广泛地欣赏、游览。
- 因循:拖延、迟疑。
- 忘:忘记。
- 鬓苍华:头发变白的意思。
- 客闲:客人闲来无事。
- 刻分题烛:指用蜡烛照明写字。
- 醉眼:指酒醉后看东西模糊不清的眼睛。
- 催掺鼓,趁鸣笳:催促敲打着鼓,随着笛声。
- 未应:不应该。
- 回首:回头看、回望。
- 问归槎:询问归途的船只。
- 家:家乡、故乡。
赏析:
此词上片写游赏之情。“遍赏”点出游兴之浓,“百种花”,说明游赏的范围之广。“客闲”两句承上启下,写游赏时的心情。“因循”“忘却”是说,自己游赏时,没有及时记下所见所闻;而“鬓苍华”,则又点出自己的年纪,说明自己已年过半百。
下片抒怀归之情。“催掺鼓”、“趁鸣笳”三句,写游赏时的情形,以鼓声和笛声衬托游赏时的兴致。“未应”两句,说自己游赏时,没有及时记下所见所闻,更想回家看看家人,却不想被游赏的情致所迷住了。最后两句,以清明、寒食的风烟,写出自己游赏时的心情,并以此抒发了自己怀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