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风、涤面恰麦秋,应倒着春衣。渡晓溪云湿,日流尘脚,露滉蛛丝。调翼受风雏燕,弱不解争泥。衬琅玕锦院,竹外蔷薇。
立久阑干凭暖,看行鱼吹沫,波晕平池。藓痕斑础石,渐雨熟梅时。傍短篱、成团粉蝶,掠野花、相逐□高低。忘言处,徽弦乍拂,流水先知。

【注释】

①调翼(yì)受风雏燕:幼燕在风中飞翔。雏燕弱小,不能争食泥土中的昆虫。②琅玕(láng huān):美玉。③成团粉蝶:成群的粉蝶。④□:通“翩”,轻快地飞舞。⑤徽弦:古瑟的一种,用七条丝弦,弦上刻有花纹。⑥流水先知:指琴声如流水般自然流畅。⑦忘言:意会,不需言语表达。⑧调:调和。

【译文】

早晨露水湿透了衣服,像春日里倒着穿的衣服一样;渡口的溪流像云一般湿漉,阳光照射下灰尘被冲得四处飘散,露珠像蛛网一样晶莹闪烁。燕子在风中飞翔,翅膀柔弱不能争夺泥土上的虫子。院里花木繁盛,外头蔷薇盛开。

我站了很久靠在栏杆上欣赏鱼在水中游动,水面泛起波纹。苔藓长满了石础,雨后成熟的梅子时令已过。傍近矮篱,成群的粉蝶飞绕,追逐着野花上下飞舞。忘却言语,琴声乍然响起,就像流水那样知人心意。

【赏析】

《八声甘州》词是作者为友人送行而作,全词写景抒情,意境高远,语言清丽。上片描写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色,下片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送行途中所见到的美好景象。

“芰荷风、涤面恰麦秋,应倒着春衣。”首句点明送别之地在麦秋时节的芰荷塘边。“芰荷”即菱与荷叶,此处指芰荷塘。“麦秋”即夏末秋初,此时荷花正盛开,故以“芰荷风”形容池塘之微风。第二句写荷花在秋风中摇曳,好似穿着春天里那件轻薄的衣裳。第三句“渡晓溪云湿,日流尘足,露滉蛛丝”写诗人在芰荷塘边散步的情景。“渡”字写出了诗人行走于溪流之上的动作,“云湿”“日流”“尘脚”“露滉蛛丝”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田园画卷。此四句从时间、空间上勾勒出了一幅夏日芰荷风景图,并引出下文的离别之情。

接下来两句“调翼受风雏燕,弱不解争泥。”以雏燕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少体弱,但志向远大,不会贪图眼前的利益。“调翼”指燕子振翅飞翔,“受风”即迎风,“雏燕弱解争泥”即幼燕尚小不知争斗之意态。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虽年幼却志向高远的精神风貌。

“衬琅玕锦院,竹外蔷薇。”这两句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琅玕”指翠玉般的竹子,此处借以形容院内的美景。“锦院”指装饰华美的庭院,此处暗示友人的居所。“竹外蔷薇”则是说蔷薇生长在竹林外面。这两句既赞美了友人的居所之美,又暗含了自己对友人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立久阑干凭暖,看行鱼吹沫,波晕平池。”写景中寓含送行者对友人的祝福之情。“立久”说明送行者久久地站立在阑干边。“阑干”即临水的栏杆。“看行鱼吹沫”即观赏水中鱼儿游动时激起的水花。“波晕平池”则是说水面上泛出的涟漪如同圆形的图案。这两句通过描绘池塘中鱼儿和水面涟漪的画面,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前程似锦、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