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多不记山深浅,人行半天岩壑。旷野飞声,虚空倒影,松挂危峰疑落。流泉喷薄。自窈窕寻源,引瓢孤酌。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觉。

幽寻闲院邃阁。树凉僧坐夏,翻笑行乐。近竹惊秋,穿萝误晚,都把尘缘消却。东林似昨。待学取当年,晋人曾约。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台城路·其二 · 游北山寺别本作雪窦寺访同野翁日东岩》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云多不记山深浅,人行半天岩壑。
  • “云多”表示云雾缭绕,难以辨识远处山峰的高低深浅。
  • “人行半天岩壑”意味着行走在半天高远的山峰间,形容景色壮阔。
  1. 旷野飞声,虚空倒影,松挂危峰疑落。
  • 描述了声音在空旷田野中回荡,以及水中的倒影映照着松树,给人一种松枝仿佛要坠落的感觉。
  1. 流泉喷薄。自窈窕寻源,引瓢孤酌。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觉。
  • 泉水从山中流淌而出,声音洪亮。
  • 诗人独自在高处饮酒,感叹青春易逝,人生如梦。
  1. 幽寻闲院邃阁。树凉僧坐夏,翻笑行乐。
  • 诗人在寂静的寺院中寻找宁静,感受到树荫带来的凉爽。
  • 僧人坐在树荫下避暑,却觉得世间的繁华与娱乐让人生厌。
  1. 近竹惊秋,穿萝误晚,都把尘缘消却。
  • 竹子在秋天显得格外清秀,而藤萝在傍晚时分被误认为是晚霞。
  • 这些自然美景使得诗人忘却了尘世的纷扰。
  1. 东林似昨。待学取当年,晋人曾约。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
  • 东林寺似乎就在眼前,就像昨天一样。
  • 诗人想起了当年与晋人相约的情景,那时他也曾像现在这样在山林中放飞白鹤。

译文:
云层密布的天空中,无法辨认山峰的高低远近,我行走在半天之遥的高山峡谷之间。旷野里传来阵阵声响,仿佛松枝挂在险峻的山峰上,随时都会坠落。泉水从山涧奔流而下,发出轰鸣之声,我在高处独酌,感到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在这寂静的寺院中寻找一片宁静,感受到了树荫带来的清凉,却觉得人间的繁华和游乐令人厌倦。走近竹林时,秋风已至,藤萝被误以为是傍晚时分的景象。东林寺仿佛就在昨日,我想起了当年与晋人的约定,那时我也曾在山林中放飞白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仙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