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瓜分侯已故。不学渊明,种秫辞归去。薄有田园还种取。养成碧玉甘如许。
卜隐青门真得趣。蕙帐空闲,鹤怨来何暮。莫说蜗名催及戍。长安城下锄烟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秦地瓜分侯已故。不学渊明,种秫辞归去”:指汉代的淮阴侯韩信,因功被封为淮阴侯,后来被吕后所杀,他的封地被分割。这里诗人以韩信自比,说自己不愿像他一样在朝中做官、最终被杀。不学渊明,种秫辞归去: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潜(字渊明)的字,这里借指陶潜。种秫,即种豆,泛指种田。

“薄有田园还种取。养成碧玉甘如许”:虽然只是微薄的田园,但自己还是坚持耕种,就像碧玉一般甘甜可口。

“卜隐青门真得趣。蕙帐空闲,鹤怨来何暮”:隐居青门山,生活真是惬意愉快啊!我闲居幽处,独享清福,可叹的是连鹤都埋怨我不早归,为什么总是那么晚归来呢?青门,汉时长安城东面的一个城门名。这里是借指自己的居所。

“莫说蜗名催及戍。长安城下锄烟雨”:不要说蜗牛的名字催促我去守卫边关吧。在长安城下,我正在忙着耕作,耕犁着那片烟雨朦胧的土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由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故事想到自己的仕途经历,进而抒发了退隐田园、享受自然之乐趣的情怀。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沉郁顿挫,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首句写诗人想起昔日汉初开国元勋、被吕后杀害的淮阴侯韩信,自己如今也身受功名富贵,但内心却十分厌倦,不想当官,只想回到田园中去。第二句进一步点出自己要归隐田园,第三句又写出了自己回到田园之后的生活,第四句写自己隐居田园的情趣,最后一句写自己思念故乡之情。此四联皆用典故,语虽简而意甚丰。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的抒情作品。诗人由淮阴侯韩信被吕后杀害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他羡慕淮南王刘安的才华,也想学他的作法,但又担心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而终遭祸害。所以,他宁愿像陶渊明那样躬耕陇亩,过清贫的生活。然而现实并不如人愿。由于受到朝廷的猜忌和诽谤,他被迫离开了京城,到外地去做官。当他来到陕西渭南青门外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景色很美,就决定在那里定居下来,过着田园诗般悠闲安逸的生活。但是,诗人的隐居生活并没有使他得到真正的宁静和幸福,反而更加引起了他对世事的忧虑和烦恼。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莫说蜗名催及戍。长安城下锄烟雨”。意思是说我不要像蜗牛那样只顾眼前的安逸,也不要像那些守边的将士那样日夜辛苦操劳。我要在长安城下继续我的农事活动,让那锄头在烟雨中挥动起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