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去后知何处,风月清虚。来往无拘。戏引儿孙乐有馀。
悬崖挂树如相语,常守枯株。久与人疏。闲了当年一卷书。
【注释】
子母猿:指猿猴。
【赏析】
此词是一首寓言体的作品。上片写山中猿猴,下片写人。全词以“猿”为中心意象,通过猿猴的自述,反映了作者对世情、人世的看法和态度。
“山人去后知何处,风月清虚。”这是说:当山中的隐士离去之后,他究竟去了哪里呢?那风和月色依然那么清朗、空阔。这两句是写“猿”,也可以说是写“人”。
“来往无拘,戏引儿孙乐有馀。”这两句是写“树”,也就是“猿”。它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活动着,时而发出欢快的叫声,逗引着它的子孙们玩乐。这里“来往无拘”一句,是说山中的人虽然已经离去,但那些猿猴们却依然自由自在,没有受到拘束。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如此。
“悬崖挂树如相语,常守枯株。久与人疏,闲了当年一卷书。”这几句是写“猿”和“人”。这里的“猿”是指那些猿猴们。它们在悬崖上挂满了树枝,仿佛是在互相说话。这些猿猴们常常守护着那些干枯的树木,与它们相处得很密切。然而由于它们与人类的接触很少,因此它们能够很好地保持自己的本性。至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那就更是如此了。
【译文】
山中人走远不知到哪方,清风明月自然空明高远。
猿猴在崖上挂满了树枝仿佛在交谈,时常守护着那枯干的树桩。
长期与世人疏远,悠闲地读着旧日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