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甚书剑飘零,身犹是客,岁月频过。西湖故园在否,怕东风、今日落梅多。抱瑟空行古道,盟鸥顿冷清波。知么。
老子狂歌。心未歇,鬓先皤。叹敝却貂裘,驱车万里,风雪关河。灯前恍疑梦醒,好依然、只著旧渔蓑。流水桃花渐暖,酒船不去如何。

【注释】

《木兰花慢·赋立春》,南宋辛弃疾词,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

二分:一昼夜。

书剑:借指文人的抱负和志向。飘零:漂泊不定,四处奔走。

故园:故乡。

东风落梅:即梅花开在东风中,比喻春天将到。

抱瑟行古道:怀抱古琴行走在古道上。

盟鸥:结伴而飞的大雁。

知:知道。

老子狂歌:像老子一样放声高歌。

心未歇:意犹未尽,心情不歇。

敝(pī皮):破旧。

貂裘:用貂毛制成的皮衣。

风雪关河:风雪交加的路途。

灯前恍(huǎng)疑梦醒:恍惚间仿佛从梦中醒来的样子。恍,好像。

渔蓑(suō梭):蓑是蓑衣,古代的一种防雨的斗篷,这里指渔民所穿的衣服。

【赏析】

这首《木兰花慢》词,写立春日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悲叹之情。

上片开头两句“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写立春日的景色,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柳叶青青,枝头摇曳。但词人此时却无心观赏这美好的春光,而是感慨自己的身世飘零,如飘泊的柳絮,身不由已。接着三句:“甚书剑飘零,身犹是客,岁月频过。”进一步抒写自己漂泊在外、怀才不遇、年华老去的苦闷。“西湖故园在否?怕东风、今日落梅多”,词人想象自己回到故乡西湖,看到春风中的落梅,想到自己漂泊他乡,不禁感慨万千。

下片“抱瑟空行古道,盟鸥顿冷清波”两句,词人想象自己怀抱古琴,走在古老的道路上,而大雁成群结队地在湖面上飞翔,不再有当年的热闹。“知么”,是词人的感叹语,表示无可奈何的心情。

结尾“流水桃花渐暖,酒船不去如何”两句,词人想象春天来了,流水上的桃花渐渐变暖,而自己却不能回去,心里感到十分遗憾。“不去”二字,表达了他对无法回乡的强烈思念之情。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心情。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来表达词人的思乡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