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黄花只自羞,萧然短发不禁秋。
谁人为整乌纱帽,独倚西风满眼愁。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感怀。首句“一见黄花只自羞,萧然短发不禁秋”,以黄花为比,抒发自己的感慨。黄花代表重阳节盛开的菊花,诗人看到满枝的黄花,感到羞愧不已。同时他的头发已经稀疏,秋风一吹就更加萧瑟了。第二句“谁人为整乌纱帽,独倚西风满眼愁”则描写了他独自登高时的场景。诗人头戴乌纱帽,但面对萧瑟的秋风,内心充满忧愁,无法排解。全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描绘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第一句:“一见黄花只自羞,萧然短发不禁秋。”
  • 解释:见到遍地的黄色菊花,自己感到羞愧。因为秋天到了,他的发丝变得稀疏,难以忍受这股寒意。
  1. 第二句:“谁人为整乌纱帽,独倚西风满眼愁。”
  • 解释:是谁人将那乌纱帽整理得整齐?我独自依靠着西风,眼中满是忧愁。

注释与赏析:

  • 黄菊:象征重阳节盛开的菊花。
  • 羞见:羞愧见到。
  • 萧然:形容萧条、凄凉。
  • 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借指官职。
  • 西风:指秋季的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九日》。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王昌龄等人齐名。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于世。

王之涣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典型的重阳节景象和一个孤独的人物形象。首句“一见黄花只自羞,萧然短发不禁秋”,通过黄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见到满树黄花时的尴尬和羞愧。这种羞愧不仅仅是因为黄花本身的美丽,而是因为它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衰老和白发。第二句“谁人为整乌纱帽,独倚西风满眼愁”,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独自登高时的心情。他头上戴着整齐的乌纱帽,但面对西风吹动的树叶和满山遍野的黄花,他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