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注释】
旧俗:指端午节的习俗。荆楚:古地区名,指今湖北、湖南一带。正江城:犹言“正是”江城(即武汉)。梅炎藻夏:即端午。门艾钗符:古代端午节时用艾叶和五彩丝束成“符”,插在门户上,以避瘟疫;用彩色线束成“钗”,戴在女子头上,用以辟邪。关何事:不要理会它。痴儿騃女:愚人少女。耳不听:不听那湖边鼍鼓声。独炷炉香:独自点着香。熏衣润:使衣服变得柔软。对潇潇、翠竹都忘暑:对着翠绿的竹林也忘了炎热。时展卷,诵骚语:时常翻阅典籍,诵读《离骚》等诗歌。新愁:新的忧愁。不障西山雨:不被西山的暴雨所阻。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请问那些登高远望的游子们,有谁怀古伤今呢?空把清尊酹与:白白地端着酒杯祭祀一番。漾不到、潇湘江渚:酒却流不到湘江的岸边去。我又相将湖南去:我又要带着我的友人一起前往湖南。又:又,指作者自己。吊屈:指屈原。嘲渔父:讥笑渔夫。君有语,但分付:你的话说对了,让我转达给你听吧。
【译文】
端午节时,旧俗传荆楚,正当江城,正逢端午,人们忙着挂艾草、佩香囊,做符水,吃粽子。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
耳不听:不要理会湖边鼍鼓声。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新的忧愁。不障西山雨:不被西山的暴雨所阻。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请问那些登高远望的游子们,有谁怀古伤今呢?空把清尊酹与:白白地端着酒杯祭祀一番。漾不到、潇湘江渚:酒却流不到湘江的岸边去。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赏析】
贺新郎是词牌名,此为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东坡乐府》收此词入“贺新郎”类,调名下注云:“寿张尉迟彦辅,作《水龙吟》送之。”彦辅是苏轼好友,曾任张掖郡守。词中“我”自注:“时年十八九,始见此篇”。从“又相将湖南去”句看,此词当作于苏轼二十岁左右,当时他正在杭州任通判,并开始担任密州知州。词中“又”、“又相将”等词语透露出作者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国家前途的思考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