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时候在青阳,野店山肴对举觞。
菊蕊半开簪鬓好,橘包初破噀人香。
西风有意吹纱帽,细雨无情湿锦障。
但得一樽相对饮,不须更问是他乡。
九日青阳道中呈张主簿重阳时节在青阳,野外小店和山肴。
菊花初开插在鬓上好,橘皮剥开有香气。
西风吹来想吹动纱帽,细雨飘来湿透锦障。
只要有酒相对来喝就行,何必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注释:
- 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青阳:这里指的可能是诗人所在的某个地方。
- 野店:指路边的小店。
- 山肴:指山上的野味,如野鸡、野兔等。
- 菊蕊:菊花的花心。
- 簪:古代妇女发髻上的装饰品,这里用来比喻菊花。
- 橘包:橘子的外皮。
- 西风:指秋风,古人认为秋天是西风的季节。
- 纱帽:指戴在头上的帽子,这里用来形容西风吹来的样子。
- 细雨:指小雨,古人认为小雨是细腻而柔和的。
- 锦障:指红色的丝绸制成的屏障。
- 但得:只要。
- 对饮:一起喝酒。
- 他乡:外地,指不属于自己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景象,以及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重阳时候在青阳”,点明了时间是在重阳节,地点是青阳。这里的“青阳”可能是诗人所在的某个地方。
第二句“野外小店和山肴”,描述了沿途的景色和食物。这里的“山肴”指的是山上的野味,如野鸡、野兔等。
第三句“菊蕊半开簪鬓好”,描绘了菊花的美丽。这里的“簪”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饰,用来插在发髻上,象征着美丽。
第四句“橘包初破噀人香”,描述了橘子的香味。这里的“橘包”指的是橘子的外皮,被剥开后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第五句“西风吹来想吹动纱帽”,描绘了秋风的情景。这里的“纱帽”指的是戴在头上的帽子,被西风吹得摇曳生姿。
第六句“细雨无情湿锦障”,描述了细雨的情景。这里的“锦障”指的是红色的丝绸制成的屏障,被细雨打湿后更加美丽。
最后一句“但得一樽相对饮”,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这里的“但得”表示只要,“樽”指的是酒杯,“相对饮”表示一起喝酒,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