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公着脚五峰前,树石苍浮滴翠涎。
因指何年飞到此,曾栖中竺悟来禅。
一猿可验为灵鹫,万古无言有冷泉。
今日共知遗迹胜,隐名却有许由传。
【注释】
飞来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西。相传为唐代高僧灵隐寺住持鉴真法师所建,因鉴真从日本回国时在此登锡,故名。
理公:指唐代僧人鉴真,字三藏,俗姓张,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
五峰前:指飞来峰下的法相寺。法相寺,鉴真和尚的道场。
苍浮滴翠涎:形容山峦苍翠欲滴,水色清澈见底。
中竺:即佛寺中的正殿,位于山腰,又名灵隐寺。
悟来禅:指佛教中的禅宗,主张直接体悟宇宙真理。
一猿:指传说中的《齐谐》中所记载的灵猿。
万古无言:意指历史久远,无人能解其意。
冷泉:指杭州虎跑寺附近的泉水,传说此水清凉甘美,有“天下第一泉”之称。
许由传:指许由的故事,相传他是古代的一位隐士,因为不满于尧帝的让位而隐居不仕,后人据此编成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飞来峰的赞美之作。全诗紧扣主题,以飞来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和形象贴切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飞来峰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首句“理公着脚五峰前”,诗人以直白的语言开篇,将鉴真大师置于众景之中,既突出了其地位的重要性,又为其后的内容铺垫。这里的“着脚”,既是对大师行走的描写,也暗含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五峰前的景象,无疑是诗人心中最为瑰丽的画面之一。
颔联“树石苍浮滴翠涎”,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树木、石头赋予生命,使之仿佛有了情感和生命力。这种写法不仅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有趣,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也将目光转向了飞来峰下的法相寺,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背景。
颈联“因指何年飞到此,曾栖中竺悟来禅”,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对鉴真大师的叙述,展现了他的传奇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文化的传承。同时,诗人还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认识融入到其中,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尾联“一猿可验为灵鹫,万古无言有冷泉”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飞来峰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进行巧妙的融合。一方面,诗人将飞来峰比作一只灵动的灵猿,既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形态,又寓意着它历经沧桑、永恒不变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诗人又将飞来峰与千年古刹、冷泉泉水进行对比,既突出了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又强调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末句“今日共知遗迹胜,隐名却有许由传”,诗人再次回到了对飞来峰的评价上。这里的“遗迹胜”,既指的是飞来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卓越之处,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而“隐名却有许由传”则是诗人对于隐逸之士的一种赞美和向往。许由,春秋时期著名的道家思想家,他曾经隐居山林,追求简朴的生活,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心中的典范。
整首诗以飞来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基础,通过对鉴真大师的叙述以及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的深深热爱和崇敬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得整首诗既有严谨的逻辑性,又有生动的形象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