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一点真阳生坎位,点却离宫之缺。造物无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物物□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自古乾坤,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窟。
《念奴娇·冬至与胡胎仙》是北宋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主要写冬至的天象及其变化,下片主要写冬至的寓意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全词借天象来喻人事,表达了作者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念奴娇·冬至与胡胎仙
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一点真阳生坎位,点却离宫之缺。造物无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物物□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自古乾坤,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窟。
注释:
- 因看斗柄:指观察北斗七星的斗柄,以判断季节的变化。
- 运周天:北斗星的运行周期为365天,所以“周天”即一年的天数。
- 顿悟:立刻领悟。
- 真阳:指阳气,代表生命力。
- 点:用某种方法或手段使某物发生变化,这里指通过冬至这一天的天象变化而领悟到的道理。
- 离宫之缺:指离卦(火)的象征意义,即太阳的象征意义。
- 造物:指大自然或宇宙万物。
- 无声:形容自然事物不张扬,不喧闹。
- 水中起火:指冬天的水被太阳照射后,能够燃烧起来。
- 虚危穴:指北斗星的位置。
- 子初:古代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为夜半时分,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所以称为子初。
- 坤:地,这里指大地,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女性象征。
- □:通“博”,广泛的意思。
- 生育:生命的繁衍和生长。
- 此日:指冬至这一天。
- 闭关:闭门不出,表示隐居或修养。
- 往来:交往,往来交际。
- 群生:泛指所有的生物或人类。
- 乾坤:指天地,也可以理解为宇宙或整个世界。
- 这些:代指以上提到的各种事物或现象。
- 日日无休歇:每天不断地进行着变化和发展。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冬至这一天所作,旨在通过对冬至这一节气的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奥秘的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上片主要描述了冬至这一天的自然现象及其变化。从“因看斗柄”开始,词人观察北斗七星的斗柄位置,以此来确定季节的变换。接着,他提到“运周天”,暗示着北斗星的运行周期为一年的天数。然后,他用“顿悟”来形容词人在这一过程中突然领悟到的关于生命奥秘的道理。接着,词人进一步解释了这一道理,指出“一点真阳生坎位”,“水底点火”,意味着在冬至这一天,自然界中的阳气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词人转向了冬至的意义和象征。他指出,先圣之所以选择在冬至这一天闭关不出,是为了给所有生物提供生存的机会。这里的“物物□含生育意”,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都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潜力。同时,“子初亥末”也表明了冬至对于自然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它标志着一年之中的交替和循环。
下片则进一步阐述了冬至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首先,词人指出自古以来,无论是在乾坤还是离坎之间,太阳都在不断地运行和变化,这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和前进。接着,词人提出了一个观点:“今识破”,意味着现在人们已经明白了冬至的重要性。最后,他用金乌飞入蟾窟的形象来描绘冬至这一天的特殊景象,象征着太阳进入地下深处,继续照亮和温暖着大地。